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耐庵亭

江南贡院

作者: @ 2000-11-27

南京江南贡园 江南贡院陈列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江南贡院 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占地不大,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鼎盛时期规模居全国 各贡院之冠,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为“南围”和“北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会试于 此。永乐年间,京师迁往北京后, 明清两代仍作乡试考场。仅清一代,科考共举行了112科,其中 在江南贡院 乡试中举, 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 国状元总 数的51.78%。 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骞、陈独秀等皆出自 于此。 陈列馆尚存一批原江南贡院遗留的珍贵文物及宝贵史料,现有东西号舍 八排四十间,其中东部 号舍是举办“模拟江南乡试”的场所,中外游人可以 着古装、入号舍、答考题,感受科举考试之苦 涩、中举之喜悦。陈列馆还展 出科举文物、图片一百余件,录像室播放科举考试程序等电视片。 现在,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场所,收藏科 举文物史料的机构,深受 中外人士的赞许。 复建后的“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仍保留有“明远楼”、“贡院碑刻”等很重要历史古迹。“明远 楼”共三层,该楼为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最高的一座建筑。“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络追远, 明得归厚矣”之意,爱国主义者林则徐在担任江南贡院建临期间还发明了创造了信炮和号灯制度, 有效的保证了考试秩序。 明远楼两侧是碑廊,陈列着省级文物,明清贡院碑刻二十余块,它们铭 刻着江南贡院的历史,是贡院兴衰的历史见证。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国伟大的讽刺文学 家。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岁的吴敬梓离开故乡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随着接触 面的广泛,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他看到:“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 骄人代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在历经世态炎凉、看透八股取 士的腐朽性之后,吴敬梓以庄谐兼擅的妙笔,在南京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 史》,积十年之余,终于成书。为了纪念这位伟大文人,秦淮区委、区政府在古桃叶渡遗址旁规划 复建了秦淮水亭,成立了吴敬梓故居陈列馆。 陈列馆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交界处,毗邻古桃叶 渡,名为秦淮水亭。该馆共占地800平方米,分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遗址, 因晋代 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诗赋词、幽思怀 古,留下许多优美诗句和生动民间传说;北半部分为吴敬梓故居,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 著作,反映了吴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断,成为研究吴学的又一阵地。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