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耐庵亭

《辍耕录》、《说郛》述评

作者:严振非 傅亚文 @ 2000-11-30

  《辍耕录》、《说郛》述评 ●严振非 傅亚文 元末明初史学家陶宗仪著作有26部近400卷,其中被清代《四库全书》全文收录有《辍耕 录》30卷、《说郛》120卷、《书史会要》9卷、《古刻丛钞》1卷、《南村诗集》4卷,共 5种164卷。《四库全书存目》有《国风尊经》1卷、《草莽私乘》1卷、《沧浪擢歌》1卷, 共3部3卷。陶宗仪的著作是台州历史上被《四库全书》收录最多者,可见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所作 出的重大贡献。所有著作中,以《辍耕录》和《说郛》学术价值最高,是他穷尽毕生精力的代表著 作。 历史笔记《辍耕录》 《辍耕录》所记多是历史琐闻笔记,以元代为主,宋代为次,少数上溯。有的是陶宗仪所见所 闻,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证辨伪,所以《辍耕录》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有元朝典制、史事杂录、文 化科技、民俗掌故等等。《辍耕录》是陶宗仪于元末客寓松江南村时撰写,从其好友孙作的序中, 可见成书过程: 孙作序曰:余友天台陶君九成,避兵三吴间,有田一廛,家于松南。作劳之暇,每以笔墨自 随,时时辍耕,休于树荫,抱膝而叹,鼓腹而歌。遇事肯綮,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于树 根,人莫测焉。为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一日,尽发其藏,俾门人小子萃而录之,得凡若干 条,合三十卷,题曰南村辍耕录。上兼六经百家之旨,下及稗官小史之谈,昔之所未考,今之所未 闻……。 《四库全书提要》:此书乃杂记闻见琐事,前有至正丙午孙作序中称明兵曰集庆军或曰江南游 军,盖丙午为至正二十七年,犹未入明时所作也。郎瑛七修类稿,谓宗仪多录旧书,如广客谈通本 录之类,皆攮为己作,今其书未见传本,无由证瑛说之确否。但就此书而论,则有元一代法令制 度,乃至正末东南兵乱之事纪录颇详,所考订书画文艺亦多,足备参证。唯多杂以俚俗戏谑之语, 闾里鄙秽之事,颇乖著作之体。叶盛水日记深病其所载猥亵,良非苛论。然其首尾赅贯要为能,留 心于掌故。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宗仪练习旧章,元代朝野旧事实借此书,以存而许有稗史学, 则虽瑜不瑕,固亦论古者所不废矣。 《辍耕录》虽然“上兼六经百家之旨,不及稗官小史之谈”,但陶宗仪久居松江,所记载之事多 是松郡旧事,而对原籍黄岩和台州的史料记载很少。记黄岩的史料主要有:卷4“贤烈”,记戴复古 流寓江右武宁县娶妻,二三年后归家,其妻书断肠之词,赴水而死。卷7“委羽山”,说“形如落 凤”,“好道之人尝持炬入行两日,不可穷,闻橹声乃出。洞之侧产方石,同正光泽”。卷15“吊四 状元”,记泰不华战死永宁江。卷15“隐趣”,记陶氏本家所居黄岩故地。卷19“钱武肃铁券”, 记五代吴越国钱王铁券在黄岩县南深水被渔民网得。卷20“真率会”,记黄岩文士林昉《田间书》 中的记事。卷28“军前谈法师”,记方国珍义军与元军水战轶事。 记台州的史料主要有:卷3“贞烈”,记临海民妇王氏,被元兵抢去,誓死不从,路过嵊县清风岭, 题血诗于岩壁,投崖而死。卷5“假宅以死”,记临海周仁荣新宅让给友人后死,友人遗财全归还其 子。卷7“金鳌山”,记宋高宗赵构南逃暂住章安。卷8“五马入门”,记临海陈刚中元初削发为僧避 世,后又出仕为礼部郎中,出使安南国。卷8“双砚堂”,记临海发现唐代郑虔遗物青石双砚。卷1 2“贞烈墓”,记天台县郭氏坚贞不屈的奇案。卷14“风入松”,记元著名书画家柯九思(仙居人) 与人推敲元曲。卷29“杨贞妇”,记天台王静安对其夫的忠贞事迹。 其中“金鳌山”,记赵构于建炎四年(1130)正月三日“航海次章安镇,滩浅搁舟,落帆于 镇之福济寿以候潮。”其间,上金鳌山进香,当山下黄椒村妇女“瞻拜龙颜,欢声如雷”,“帝敕夫 人,各逢遂便。故至今村妇皆曰夫人。”又有诗曰:“两宫不归汴水流,此地空传帝子舟。惜无健笔 驱风雨,一洗江山万古愁。”跟随赵构的护驾兵马有“千乘马骑”之众,因而,仅从这则记载说明赵 构没有到过黄岩,更没有在隐居寺住过。 《辍耕录》于80年代初和1991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五百年三校《说郛》 陶宗仪编纂的《说郛》100卷,汇集东汉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各种笔记、经史诸子和诗 话、文论,共617篇,为历代私人编集大型丛书较重要的一部巨著。其内容包罗万象,有考古博 物、古文奇字、奇异怪事、问卜星象、史实纪事、稗官杂说、诗词评论等。元代著名学者杨维桢作 序说:“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护所见者多矣。”其书之名,取于“天地万物郭也,五经众说郛也, 是五经郛众说也。”陶宗仪青年时离黄岩定居松江,晚年编成《说郛》后病亡,抄本被松江文士抄 藏,散落民间。70多年后的明成化十七年(1481),官居湖广副使的郁文博罢官回归松江, 在友人家借得《说郛》手抄本细阅,说:“是书搜集万事万物,备载无遗,有益后人。”但非陶宗仪 手迹,“字多讹缺,兼有重出,未暇校正”。原来这部抄本已是孤本,抄录之人马虎了草,抄错之字 恐被校对发现受责,竟然以错掩错。于是郁文博将《说郛》所采录的诸书原本,逐一进行校勘,讹 者正之,缺者初之,重出删之。每日端坐“万卷楼”,费时10年,于弘治九年(1496)三月, 重新编成100卷,时已79岁,书成而卒。 陶宗仪的后裔远孙陶挺,明中叶迁居云南,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官任按察副 使。明亡之后,隐居在家对《说郛》加以增补,搜集古籍1292种,于清初顺治四年(164 7)编成《说郛》120卷。接着,陶挺又搜集明代名家作品527种,编成《续说郛》46卷, 使《说郛》一书自东汉至明末的名人作品得以连贯成书。 陶挺增订的《说郛》,百余年之后很难见到全本,大都残缺不全,清雍正年间的文士往往叹息 说:“《说郛》亡于剞劂。”直至民国初,无人为此书重新校勘。1919年,著名学者张宗祥筹办 京师图书馆。时鲁迅在教育部任职,对张说馆中藏有明代《说郛》12卷抄本,要他抄录出来供大 家研究。张宗祥首先抄录馆藏残本,再广泛搜求民间收藏,凡缺者借抄,重复者借校阅,费时6年 终使《说郛》校勘完毕,依照涵劳楼明万历抄本目录,恢复陶宗仪原本面目。 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得悉后,向张宗祥要去抄校本,以“涵劳楼”之名,于1927年11月出版 《说郛》,初版很快售完,英国牛津大学也订购两套。张宗祥一生先后校勘古籍10余种,抄书6 000余卷,又是文澜阁《四库全书》抄校补全的主持者,其中《说郛》与《罪惟录》是校勘最精 确的两部。1986年7月,北京图书馆据涵劳楼的1927年版,影印出版张宗祥校勘本100 卷,共12册,。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将陶宗仪、陶挺120卷本和《续说郛》46 卷本,汇集影印出版,定名《说郛三种》,这是当代出版最大的古籍丛书之一。 注:郛,音fú,古代指城外面围着的大城。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