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耐庵亭

施耐庵与刘基是至交说(上)

作者:浦玉生 @ 2003-04-16

略论施耐庵与刘基是至交 (上) 浦玉生 生活于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与刘基是契友,是至交。大丰市白驹人施耐庵(1296-1370),曾入张士诚 幕,并以张士诚农民起义为原型写就《水浒传》,他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是通俗小说的奠基人;浙江青 田人刘基(1311-1375),曾辅佐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是诗人和散文家。由于他们生活于 六七百年前元末明初的历史苍茫处,加之写就“倡乱之书”的施耐庵资料十分有限,我们还不能充分说明施 耐庵与刘基何时何地成为至交,但是研究史料和田野调查,我们还是从笔记资料、民间口碑和学术思想等 信息渠道,发现了施耐庵与刘基是契友和至交的线索。 一、 笔记资料 施耐庵与刘基都到过梁山。明洪武年间山东郓城县周庄举人周铎,字文振,做过江西袁州知府,在他 的笔记中有一条记载:“施耐庵者,江南才子也。元至顺间,赴大都,应试不第,乃师国子监司业刘本善, 荐任郓城训导。力倡农桑。与教谕不洽,辞之。游梁山水泊。次年复至大都,中进士。官钱塘二载。后归 隐,不知所终。”这一笔记记载告诉我们元至顺年间(1330--1333)施耐庵到过梁山,因为据《元史。选 举志》记载,至顺进士考试有两次,时间是1330年和1333年,如果说施耐庵1330年应试不第,次年“中 进士”,是乡贡进士或是赐进士,这与施耐庵家谱所说“元辛未进士”相吻合。而《浙江通志》记载刘基是 至顺辛未进士的记载,也应是乡贡进士。施耐庵祖籍是苏州人,刘基浙江青田人,他们同属于江浙行省, 他们有可能不仅是朋友,而且是一起参加会试的“同学”。刘基据史载是1333年(癸酉科)的进士,假定施 耐庵于至顺四年到大都会考试不中,以后才到郓城做训导,那么与刘基是同门师兄弟,也和民间历史传说 施、刘为同学相符,且刘基也到过梁山,并有《分赃台》诗为证:“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 泉清节今寥落,可但梁山独擅名。” 清朝乾隆年间的苏州人顾公燮,字丹午,号澹园,是吴郡诸生,他写的《消夏闲记》(手抄本),有 这样一条记载:“施耐庵,钱塘人,与刘青田相契。明太祖搜罗人材,刘荐耐庵,命访之。适耐庵作《水浒 传》甫竣,刘阅之,遂不言荐,归报太祖曰:此人心思才力已耗尽于一部小说矣,用之何益!” 清末由日本人在上海出版的《<推背图索隐>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朱元璋偕刘伯温访求可助军国 大计之人,及见施耐庵,谈叙间,施出《水浒》一书,刘阅毕,即偕太祖而去,曰:‘非其人也’。后访得 徐达,聘至军中,因成一统。” 1933年上海中西书局印行《古本水浒》,有梅寄鹤所写的序,其中提到清光绪年间江荫香,别号伯绥 氏《梦花馆笔谈》中的内容:“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 相,一切技术无不精……超脱潇洒如神仙。自言青田刘伯温长地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洪武初,隐于 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他“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尝仕胡元,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 友谊遂绝。” 以上数则明清以来的历史笔记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施、刘是契友、至交关系的有力支撑点。待续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