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耐庵亭

施耐庵与朱升的比较研究(下)

作者:浦玉生 @ 2003-04-27

        盐城沿海二隐士           --施耐庵与朱升           三、 民间口碑   1、关于三访贤人。元朝末年群雄蜂起,汉族士人纷纷加入反元斗争,成为各路豪杰的谋士。朱元璋起 兵之时,善待文士,江南著名士人纷纷进入他的幕府出谋划策,为他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如李善长、 刘基、宋濂等,或以才略见长,或以文学著称,都是一时才人。朱元璋在称帝之前,可谓礼贤下士。如对 朱升曾有三访贤人之事。史籍上记载的是第二次,而第一次、第三次均为民间口碑。   朱元璋一访朱升是在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七月,朱元璋率部下大将邓愈和副将胡大海急攻鄱阳湖 久占不下,士气低落。邓愈向朱元璋秉告,在休宁回溪有一位老儒朱升能观星占卜,主公何不请他出山, 为我运筹帷幄。朱元璋听说后十分欢喜,当他率一队人马赶到回溪以西一个山头(后人称思贤岭,岭下有 访贤亭)休息时,忽听得有鞭炮声,随从们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当天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怎么会有人家 上梁呢,朱元璋看到有一幅对联,上联是“竖柱喜逢黄道日”,下联是“上梁恰遇紫微星”,朱元璋就问主 家,这个日子是谁定的,有人说,这个日子是朱升确定的,于是按照山人的指点,找到朱升家,敲了半天 门,朱夫人正在厨房里切菜,菜刀未放下就出来开门,向来人行礼,问有什么事。朱升临行时说,有人请 教就看家中一个竹匾,揭开竹匾,下面盖着一只碗,碗里有半碗水,水中有一个螃蟹,仔细一瞧,螃蟹的 脐子已经被瓣掉了。朱元璋看到这一幕,恍然大悟:鄱阳湖就是一只蟹的形状,其中一门是齐门,朱升是 暗示我们要打齐门,朱元璋照此用兵一举获胜,朱升知道后默言道:“知我心者朱元璋也,用我谋者吴国公 也”。朱元璋二访朱升是在石门请教立国大事,朱升时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策,深得朱元璋 的赞许。三访朱升是在元至正二十三年。   与朱升相像的是朱元璋、张士诚多次访过施耐庵,甚至出现施耐庵同样的“紫微高照”的对联,如朱元 璋、刘基来访施耐庵,因施耐庵是盐城人,保张士诚不成,隐居著书,刚好泰州王姓人家砌房子,还没有 上梁,要请施写副对联,他就写了一幅:“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并且对王家人说:我明天 上午有事要出去如有人找我,就叫他们看一看我写的对联,他们自然会知道我的下落的。第二天正当王家 上梁时,果然有两个客人(朱元璋、刘基)来访施耐庵,王家将对联给他看了,他们大吃一惊说:他真走 了!于是来到施耐庵的书房,看到作了了一部《水浒 》,据说《水浒 》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当张士诚打下苏州后广招人才,卞元亨向张士诚推荐了他的表兄弟施耐庵,张士诚见施耐庵命笔撰写 《江湖豪客传》,士诚曰“先生不欲显达当时,而弄文自遣,不虚糜岁月乎?”耐庵逊谢,以母老、妻弱、 子女婚嫁未毕辞之,因避去。“是时《江湖豪客传》正四十五回矣。”胡适在他著名的《水浒传考证》里提 出《水浒》最精彩的地方在前四十五回,从大闹江州,杨雄、石秀杀巧云以后便没有什么精彩地方。看来 这与施耐庵生活安定有一定关系。事实上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幕,为参军,保过张士诚,“五年随断梗,千 里逐飘蓬”即是明证。传说中施、张不合作是为了避朱元璋追查张士诚旧部,为避杀身之祸而说的。   2、关于乡贡进士。元代前期未开科举,直到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重开科举后,汉族士人才 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为官。朱升在46岁那年即元至正四年(1344年),由州府推荐,赴江浙行省杭州 参加乡试(全省举人考试),考中举人。因是州府推荐,故美曰:乡贡进士,实为举人。在未授予翰林院 大学士前,乡人均称之为进士。   这就引出一段施耐庵“元朝辛未科进士”的说法,史籍又无考,实际是乡贡进士。“乡贡进士,在元代 及明初被习称为“进士”。这样称呼是沿宋人旧习,而明清以来呼乡试及第者为“举人”,会试及第者为“进 士”,两者并不相混。   陈建华撰文说,至顺辛未(1333年)举行过乡试,《杨隐居挽诗·序》云:“君讳亮,字明升,上饶 人。其子观,登至顺二年进士第……”这里的“进士”当为乡贡进士。事实上大家把“乡贡进士”称为“进士”, 那么把施耐庵称为“元朝辛未科进士”,并无可怪之处。   3、关于隐居地点。朱升原籍安徽休宁县回溪乡人,原先曾隐居过歙县石门乡等地。明洪武二年 (1369年)朱升考虑到自己年老,在朝为官虽得到朱元璋的器重,但也遭到一些权贵的忌恨,共患难易, 同享乐难。“双朱(猪)同栏,必有一伤”。加之燕王争权夺利,朱升既惹不起,只得“远遁”。老家休宁和 原隐居地歙县是不能去了,于是他想到征战张士诚时到过盐城沿海,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 和,是理想的隐居之地,朱升到南龙港时,组织地方村民疏浚龙王河直通西塘河,以减少水患,垦荒种地 发展生产,自己开馆讲学,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次年病故葬于文曲沟,他的子孙在此繁衍生息。   施耐庵最终的隐藏居地点不是原籍苏州,或江阴、张家港一带,也不是兴化,当他从刑部大牢放出来 后在白驹、施家桥作短暂停留后,又隐居到淮安(楚州),最终病逝于淮安。   当时白驹、施家桥的施氏一般都不知道施耐庵隐居到何处去了,这与安徽休宁、歙县的朱氏不知道朱 升隐居到何处去了一样,只知道从南京往北去了。(下)       (本文在写作中,朱升22世孙朱喜文提供朱升的部分资料特此鸣谢!)               浦玉生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