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周锡山说水浒

武大郎可以逃脱的飞来横祸9-18则

作者:周锡山 @ 2011-03-08

 九、武大郎可以逃脱的飞来横祸   武松之兄长武大郎,身材极矮,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 做三寸丁谷树皮。他靠卖炊饼(没有馅子的淡馒头)为生。 潘金莲则本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 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 白地嫁与他。这个大户生性刁钻还不乏黑色幽默:你不肯顺从我,我就逼你嫁一个又矮又丑、身体衰弱 而且也不年轻的穷汉,相当于是残疾人,让你终身窝囊烦恼,受苦受难,狠狠地折磨你一辈子!其用心 何其恶毒也!其报复也够彻底的了。尽管《水浒传》使上浪漫主义的笔法:卖炊饼的穷汉竟然在阳谷县 城的“市中心”拥有体面的两层楼房为家,如果穷如武大也租赁得起这样的房子,宋朝的市镇居民全已 脱贫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照理武大夫妇应该住在破屋陋棚里,金莲的日子就更其困苦了。    《水浒传》寥寥几笔就写出这个大户的细密恶毒、富有“独创”意味的用心,正是大手笔。   潘金莲嫁给武大,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不仅千古善良读者为之暗中扼腕,小说里的旁观者目 睹金莲的伶俐和秀色,更其叹息惋惜。但人以群分,清河县里的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 恼。那武大是个懦弱本分人,被这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清河县 的流氓地痞没有鲜花插粪之类读书人的文雅思维,他们讲的是宋元时期的市井口吻,将“秀色可餐”用 真正的白话文表达,而且符合他们的处世哲理,连为美女叫屈也讲究经济实惠:羊肉竟然落在狗口里, 让狗东西大快朵颐,人倒无福消受,岂不心痒眼馋!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 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武大受骚扰,还是小事,而那金莲“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心中恼恨,她犹如 度日似年!而中外古今,何处没有一批精于接近、讨好、欺骗和玩弄女人的奸诈闲汉(旧上海所谓的小 白脸、白相人)和成功人士?在他们的暗中策划、轮番勾引和蓄意陷害下,闲在家中无所事事的金莲, 便“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了。   武大郎虽然免费抱得美人归,似乎拾到了天上掉下的馅饼,可是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他的婚姻 是一个飞来横祸:抱回的是一颗“人体炸弹”,他的悲剧从天而降。一个无财无势、长相一般(更何况 丑陋)、不够高大强壮(更何况矮小虚弱)的小市民要做美人的丈夫是极其不容易的,武大郎虽然免去 婚姻的昂贵首付,但长年的日常生活的“高利息”却无力支付:一是被不少虎视眈眈、挖空心思想讨便 宜或者明抢暗夺的觊觎者包围着,绿帽飞来,红颜遭污,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二是不少美人的生活成本 高:她们自感美丽的女子身价高,心高气傲,所以衣食住行要求高,还喜欢打扮和游玩,这是一般人能 够养得起的?武大没有文化,缺乏心机,在危机四伏的处境中,认不清形势,不肯及时放弃,用一纸休 书放金莲自由,让她自择良配。武大死缠金莲到底,即使有打虎英雄保护,毕竟不是贴身保镖(即使有 也保不住),只能听天由命,只等这颗人体炸弹引爆、悲剧降临了。   一〇、潘金莲不可避免的凄惨悲剧   不少美人嫁错郎,就难免后悔抱怨。武大不仅短小丑陋(武松身长八尺,高于一米八十,武大不满 五尺,只有一米十高,而山东美人潘金莲有至少一米六十的个头的健美身材),而且身体虚弱,有不育 症则是肯定的。金莲如何能够安心度日?   后来金莲初见小叔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得这般长 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 气!据著武松,大虫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气力。(金批:便想到他“好气力”,绝倒。)”她有这 种想法,尤其是希望配偶身强力壮,可以满足她的种种需要,是自然而正常的。但在红颜薄命的旧时 代,潘金莲不管肯不肯认命,前景必然是悲剧。 武潘悲剧的制造者便是阳谷县的一个精于欺骗和玩弄女人的成功人士西门庆。不少成功人士有钱有势有 闲,有玩弄女人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很少有女子能够最终抵挡住此类人由幕后策划、当场奉承、花言巧 语和威逼利诱等等配套组成的长期围剿而不落圈套。   尤其是爱虚荣图享受的女子,更容易经不起诱惑而堕落。莫泊桑《项链》里的玛蒂尔德•勒瓦栽勒夫 人是真正难得的,她因追求打扮而不慎从小康跌入贫困,却能用十年的诚实操劳偿还欠下的债务,容颜 变老而不悔,值得歌颂;而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情愿沦落风尘,最后依旧拒绝清贫的情人而选择自 杀。平心论之,潘金莲不是爱虚荣的女子,否则她当初不会坚拒大户的占有,情愿发配给武大。她对配 偶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可惜武大没有自知之明,又不知趣,在免费享受美人一段青春后及时放手,让 她另找活路。清河县的泼皮上门骚扰,是给了他黄牌警告,他却只晓得搬家;潘金莲勾引武松不成,双 方闹翻,给了他红牌警告,武大还是自作多情地要“维和”。   在险恶的社会里,潘金莲人美心高,聪明伶俐,口舌灵便,在武松出差前警告她时,自称:“我是 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 不出的鳖老婆!”又指斥武松:“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要着地!”金 圣叹的批语赞扬:“辞令妙品。”她虽想刚烈做人,却在王婆和西门大官人的通谋下,半推半就地饮下 老娘的洗脚水,甘心受大官人的玩弄;又在他们阴谋的决策和唆使下,实施他们商定的毒计,做了杀人 罪的共犯和实施者。   在潘金莲制死武大时,金圣叹连批三个“特写与天下有奢遮标致妻子人看。”强调不要不自量力地 贪图美色,娶美人为妻要量力而行。   潘金莲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以公正的立场回顾她的一生,她如做大户的小妾是悲剧,嫁于武大是 悲剧,武大坚不遵循当时人人熟知、王婆提醒潘金莲的“初嫁从亲,再嫁由身”的婚姻原则(整个古代 社会,女人都是有再嫁自由的),放她自由,她被武大死缠一辈子,终身受煎熬,难道不是悲剧?她想 另找自由,遇人不淑,落到西门庆的陷阱里,即使做上他的小妾,也是悲剧,《金瓶梅》就描写了她的 这个前景。西门庆又用威逼利诱手段迫使她做了杀人犯,这不是潘金莲的初衷,而这个人命案件不仅西 门庆、王婆,而且根据以上言及的原因,连武大本人都要共担这个责任。   一一、精于猎艳终于丧命的西门庆   西门庆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 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饶让他 些个,人都唤他做西门大郎。近来发迹有钱,人都称他做西门大官人。实际上是个暴发户和大恶霸。 潘金莲黄昏时要关家门,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却好一个人从帘子边走过。她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 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小说认为,自古道:“没巧不成话。”是凑巧,金圣叹则 怀疑潘金莲故意将叉竿打在他的身上,这两种解释各有道理。再说那人立住了脚,意思要发作;回过脸 来看时,却是一个妖娆的妇人,(金批:因缘生法,福倚祸伏,真有如此。)先自酥了半边,那怒气直 钻过“爪哇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不但不发作,还一头把手整顿头巾,一面把腰曲着地还礼, 道:“不妨事。娘子闪了手?”反而关心金莲是否将手弄疼了。 西门庆痴迷潘金莲之初,无门可入,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头头转,死缠着求王婆出手相助,果然 将金莲钩到手。   西门庆作为情场老手,初次与金莲交谈时即大露“才华”,引诱她入彀。针对潘金莲被恶势力所迫 害错嫁给武大的窘况,他不露声色地赞美说:“前日小人不认得,原来却是武大郎的娘子。小人只认的 大郎,一个养家经纪人。且是在街上做买卖,大大小小不曾恶了一个人,又会賺钱,又且好性格,真个 难得这个人”。用似是而非的反话假作表扬,促刻而有力地讥讽武大的地位卑贱、贫穷和怯弱无能,他 又可借此显出自己的身价,并煽动金莲对丈夫更深的厌恶,真有一箭三鸟之毒。圣叹批道:“贼人恶 口,明明赞之,明明挤之,明明搊(chōu,束紧,收紧)之,明明羞之”。金莲窘困万状,只好应道: “他是无用之人,官人休要笑话。”圣叹急忙在这两句答话中夹批:“‘他’字妙,‘无用’字妙。如 出香口。〇好妇嫁得呆郎,第一怕人提起,气不得,不气不得,真有此六字(按即‘他是无用之人’)之 苦。”药店老板兼采花大盗西门庆善于揣摩美人芳心而对症下药的恶毒心肠和丰富经验,以及勾引美人 的刁钻手段,潘金莲心灵善辩和被打中要害后的满怀苦衷,窘相毕露的曲折心理,皆被圣叹用精细之笔 曲曲批出;同时,对饱尝婚姻苦水的可怜妇女的同情之心,也跳跃于字里行间。   武大来捉奸时,西门庆吓得便钻入床底下躲去,在金莲的训斥下才敢于脚踢武大,夺门而逃。后来 想到武大有个打虎的兄弟,也实实害怕。在王婆的鼓动、打气和策划下,他们一起合谋害死了武大,他 贿赂何九叔,要他遮盖包庇。武松在狮子桥下酒楼寻仇时,西门庆见来得凶,便把手虚指一指,早飞起 右脚来,正踢中武松右手,那口刀踢将起来,直落下街心里去了。西门庆见踢去了刀,心里便不怕他, 右手虚照一照,左手一拳,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被武松一把抓起,丢下楼去,跌得半死,直挺挺在地 下,只把眼来动。武松按住,只一刀,割下他的头来。西门庆色胆包天,夺人美妻的下场就是横死街 头。         一二、王进和史进师徒的不同命运   《水浒传》开首描写的第一个英雄是王进,第一个梁山英雄是史进。两人是师徒关系,而名字相 同。金圣叹特地将两人做了对比,揭示了《水浒传》描写两人的深意。 王进因为已故的父亲当年在比武时击败高俅,就此得罪了高俅。高俅当上太尉,上任的第一天,就要报 复王进。王进知道无法抗拒权势在握又是顶头上司的奸臣,当机立断,马上带着母亲逃走,投奔边关上 的钟略相公,意图在守卫边境中为国效力。   王进继承父亲的武艺,刻苦练习,恪守祖业,是一个优秀的禁军教头。他有一技之长,可在社会优 裕生活。他平时尊敬和孝顺母亲,遇到奸臣兼仇人的迫害,老母很感烦恼,他善于劝慰,而且当机立 断,予以正确应对:放弃京城的安逸生活,立即逃到遥远而艰苦的边境度过一生。亡命途中,对母亲关 心备至,母亲患病后精心侍奉汤药。王进是父母的一个争气的优秀的儿子,生活原则和人生目标明确、 正确。   路上因错过宿头,借住史家庄,受到史太公的热情款待。老母年迈奔波,路上受了风寒病倒,只能 滞留在史家,又得到史太公的真诚关心和帮助。感激之余,王进愿意点拨、指导史进的武艺,作为一种 报答。   与王进相比,史进不安心务农,不喜欢农田的管理,丢弃了对他极其有利的祖业。在古代社会,耕 读之家是高尚而又有前途的。他既不学习农事,又不读书上进,只是喜欢弄枪舞棒,不务正业:武艺只 能作为业余爱好和强身防身的锻炼,但即使有高强武艺,除非当教头或保镖,或参军,否则,靠武艺是 不能在社会上谋生的。史进只顾眼前,对人生的前途没有正确的规划。为此他的母亲予以管教,他不 听,父亲过于溺爱,任他自由。父母两人的意见不一,孩子就教育不好,他的母亲因此被气死。其母死 后,就更没有人管教他了。在古代社会,他不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不继承父业,又不学真本事,所 以,即使他不当强盗,农田管理不好,最终会破产而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也必然穷困潦倒,人 生前途灰暗无望。   再说史进在穷乡僻壤,遇不到武艺高强的师父,只学得一些花拳绣腿,还志高气傲,井中观天,目 空一切。他幸亏遇到落难而路过此地的王进,因为种种机缘凑巧,才让王进看到他武艺的不济,又因其 父的真挚热情、与人为善才使王进热情主动地愿意给以指导。经过王进的调教,史进的武艺大进,也即 有了一些真本事。但毕竟只有相处2个月,史进来不及学到王进的全部本领,更何况他缺乏幼功,此后还 依旧缺乏正确的练功方法和途径,只会打熬气力,武艺至多属于中等。   更严重的是,史进没有学到王进做人的原则,终于落草做了强盗。在梁山英雄中,与一流高手武 松、林冲、鲁达等相比,史进的武艺是差得相当远的,故而地位不高,处境不佳。史进随着梁山义军的 投降和覆灭,最后下场很差,两人的命运就有了天壤之别。   一三、史进的善良真挚和不识歹人   由于家教的不同,王进和史进的命运就截然不同。但史进品格优秀,善良真挚,豪爽阔绰,乐于助 人,所以鲁达与他一见之下就结成生死之交。可是史进过于老实,不懂计谋,不识歹人,三次吃了大 亏。   史进善良真挚,被朱武的苦肉计和他与陈达、杨春的义气所打动,与他们结成生死之交。史进庄上 有个为头的庄客王四,此人颇能答应官府,口舌利便,满庄人都叫他做“赛伯当”。可就是此人,酒醉 坏事,还隐瞒不报,终于被官府获悉史进通敌。官方好言劝说,史进不肯出卖朋友,帮助朱武等人突 围,于是只得放弃地产、毁了家园,亡命江湖。王四还不是歹人,只是个做事不踏实的不牢靠的下人, 但即使这次不出事,史进信任和重用这样华而不实的人,早晚要吃大亏。 史进缺少谋略,武艺一般,故而上梁山后,未曾立功。史进奉命潜入华州时救助受欺凌的弱女,却因缺 少计谋,救人不成,自己反被抓入牢中。梁山义军攻打东平府时,史进因旧日与城中娼妓李睡兰往来情 熟,故自告奋勇,向宋江请命,愿潜入城中,借他家里安歇。约时定日,便爬去更鼓楼上放起火来,里 应外合。   史进入城后与李睡兰久别重逢,他亲热万分,情意绵绵地告诉她:“我实不瞒你说:我如今在梁山 泊做了头领,不曾有功。如今哥哥要来打城借粮,我把你家备细说了。我如今特地来做细作,有一包金 银相送与你,切不可走漏了消息。明日事完,一发带你一家上山快活。”他竟不嫌妓女身脏,以情谊为 重,要带她去山上做押寨夫人、长久夫妻;而且爱屋及乌,要带她一家上山快活,真正是以爱情为重。 史进忠诚爱情,但没有摸透一般商女尤其鸨母的本质。那女子与鸨母等商议,大伯说:“梁山泊宋江这 伙好汉,不是好惹的;但打城池,无有不破。若还出了言语,他们有日打破城子入来,和我们不干 罢!”他知道梁山的厉害,但鸨母完全只看眼前利益,骂道:“老蠢物!你省得甚么人事!天下通例, 自首者即免本罪!你快去东平府里首告,拿了他去,省得日后负累不好!”大伯道:“他把许多金银与 我家,不与他担些干系,买我们做甚么?”虔婆骂道:“老畜生!你这般说,却似放屁!我这行院人家 坑陷了千千万万的人,岂争他一个!你若不去首告,我亲自去衙前叫屈,和你也说在里面!”她连自己 老公也翻脸不认。于是且叫女儿款住他,休得“打草惊蛇”,吃他走了,一面报告官府。瞬息之后,数 十个做公的抢到楼上,将史进捉去,严刑拷打,史进没有口供,关入死牢。幸亏梁山义军攻入,救出史 进。他两次没有完成任务,还靠梁山相救。   一四、鲁智深为了救助两个女子而牺牲一生   鲁智深因其慷慨救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成为书中品格最为高尚的独行侠。日本研究家说:“如 果在现代日本的《水浒传》读者中做一个人气指数的问卷调查,大概名列榜首的是鲁智深。”(佐竹靖 彦《梁山泊——水浒传一〇八豪杰》)如果说武松在中国的名声最大,那么鲁智深的威望在日本最高。 鲁智深行侠,为了两个女性而牺牲了自己的一生。鲁智深救助的第一个女子是素昧平生的卖唱歌女金翠 莲。他在酒楼上,耐心而仔细地询问金氏父女受郑屠欺骗和凌辱的情况,阔绰地资助他们银两,让其回 乡。第二天一大早就到旅店,坐在客店的板凳上苦守2个时辰(实足4个小时),盯住郑屠的帮凶店小 二,不让他去报讯,让金氏父女从容逃离,都显得粗中有细,粗人偏细,并有“救人须救彻”的细心和 耐心。   鲁智深第二个救助的女子是林冲的妻子张氏。鲁智深与林冲初交为友的当天,林冲即接报娘子正被 高衙内缠住要非礼,他急匆匆离去,鲁智深马上带着跟随他的一帮泼皮,赶去相救,后来又要为林冲复 仇。林冲被发配沧州时,鲁智深侦知高衙内与其爪牙密令解差,要在半途暗害林冲,他暗中一路相随, 救下林冲的性命。   这次相救,表現了智胜另一个性格特点:机警敏锐。他寻找林冲不着,但“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 说道,‘店里一位官寻人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 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 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先预感这厮路上要加害林冲,后耳听两个公人做神做鬼,预知 他们不怀好心,而他自己如影随身地紧跟着他们,却令三人毫不察觉;而两个公人假装恭问身份,智胜 马上察知其动机,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对歹 徒警觉万分。   智深暗中跟随林冲,竟至于不远千里,护送林冲。当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林冲此问非 常可怜,正如渴乳之儿,见母远行,写得令人堕泪。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 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他救助别人不仅心细,而且方方面面负责到底,认真实践他那“救人须 救彻”的原则。   鲁智深本是一个军官,过着吃穿不愁、酒肉随意的潇洒日子。为了救助金翠莲,还为她报仇,不慎 打死郑屠,为逃避人命官司,做了和尚,过着毫无前途、度日如年、难熬的清苦生活。又为了救助张氏 和她的丈夫林冲,恶了高太尉,连和尚也做不成,终于沦落为强盗。   一五、当军官鲁达成为和尚鲁智深   由于《水浒》非凡艺术魅力和高超的写作手段,小说竟将鲁达军官论为和尚,和尚变为强盗这一每 况愈下的人生三部曲表现得轰轰烈烈。鲁达本人因其自觉的人生选择原则而毫无怨尤,还反而感到无比 痛快。理应旁观者清的读者也受主人公本人情绪的强烈感染而感到淋漓痛快。   当小说热闹地写出鲁达出家时仪式的隆重,盛况的热烈,物品准备之丰富,“长老叫备斋食,请赵 员外等方丈会斋。斋罢,监寺打了单帐,赵员外取出银两,教人买办物料。一面在寺里做僧鞋、僧衣、 僧帽、袈裟、拜具。……”圣叹指出:“特详之语,写得鲁达出家可涕可笑。要知以极高兴语,写极败 兴事,神妙之笔。缝匠攒造新进土大红袍,新嫁娘嫁衣裳,极忙。攒造新死人大敛衣衾,新出家袈裟拜 具,也极忙。然一忙中有极热,一忙中有极冷,不可不察。”此批联想丰富,对比强烈,笔力犀利地指 出鲁达的人生悲剧。鲁达入寺后在佛门清规束缚下,形同囚犯,失去人生自由,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不能吃喝酒肉,害得鲁达苦极。   这还是鲁达个人的不幸和痛苦,鲁达这样的英雄落难,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当小种经略相公听 说鲁达犯了人命案时,他哀叹:“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的军官,……怕今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 人时……”鲁达在寺院的晨钟暮鼓中消磨年华,闲杀英雄,国家却损失了一个优秀的人材。 鲁智深为了营救金翠莲和林冲妻子张氏两个女子,做了和尚和强盗。他在做和尚之后,尽管自己的生活 陷入困境,在五台山被“开除”,到东京的途中,又连续救助两个女子。他先是成功解救刘太公的女 儿,劝说小霸王周通放弃逼婚,后来又在荒山荒寺中搭救被抢的女子。   智深肚饥觅食,来到这座瓦官废寺,看到飞天药叉丘小乙买肉归来,就跟他进入里面,撞见生铁佛 崔道成和被他们霸占的女子。智深与这两个贼徒相斗,因肚饥不敌,只得退走。在赤松林巧遇史进,两 人互道别后经历,史进拿出干粮,当下和史进吃得饱了,再返回,联手杀了两个恶贼,那女子和庙中的 老和尚都已自杀,就烧了瓦官寺。两人厮赶着行了一夜后分手,史进回少华山,智深前往东京。 智深自己已经落难,艰苦赶路,前途叵测,途中甚至还食宿不继,他依旧不顾自身的危难,不断出手救 助弱女子,一路奔波,一路行侠。   与之相对照,那贼道丘小乙买肉而归,一路唱着“嘲歌”道:“你在东时我在西,你无男子我无 妻。我无妻时犹闲可,你无夫时好孤凄!”并不说自己掳掠妇女,却反说出为她“一片至情”,小说描 写强盗的强横逻辑和自得心理,精微入妙。   一六、鲁智深的苍凉人生和潇洒幽默   鲁智深在五台山福地藏身,次年二月他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立地,看着五台山,喝采一回。 他双眼欣赏的是雄浑苍劲的五台山,两耳欣赏的是挑酒汉子挑人心弦的山歌:“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 拾得旧刀枪。顺风吹起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这一切泛起智胜心中的苍凉情感,《红楼梦》第二 十二回描写贾母为薛宝钗生日举办庆宴时,贾母又命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恼五台山》, 这折戏又名《山门》或《醉打山门》,是昆剧中非常有名的花脸戏。宝玉批评她只好点这些戏,宝钗抢 白他,并告诉他这折戏的好处:“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 妙。”宝玉还不领会,宝钗就告诉他此戏之妙,尤其是《寄生草》一曲更美。宝玉请她将唱词念给他 听,宝钗当场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 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赏 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这部昆剧深切酣畅地表达了鲁智深上五台山和离开五台山的苍凉与悲凉。 与他悲苍的人生境遇相反,他的行为风格则潇洒幽默。他向郑屠寻衅时,要他细切10斤精肉、10斤肥 肉,消遣了这个恶徒一个上午,还要细切寸金软骨,逼他忍无可忍,才三拳结果他的性命。挑衅的心思 独特严密而幽默。他救桃花村刘太公的女儿,声称“说因缘”,却是将新房灯火全灭,在漆黑一片中, 脱得赤条条地躲在婚床帐中冒充新娘。等强盗新郎摸到自己的肚皮,揪住新郎一顿痛打,痛快幽默。他 曾经鄙视李忠小气,要他资助金翠莲时拿出的银子太少,当场丢回给他。鲁智深在桃花山上又遇到这位 不阔绰的朋友及其伙伴周通,李忠、周通在送别他时竟要他在山上空等,他们当场下山去打劫过路客 商,抢夺不义之财给鲁达作盘缠。鲁达独个坐在酒席上,场面十分难堪,想到“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 情,只苦别人?”鲁达想到此地,怒不可遏,毅然决定:“洒家且教这厮吃俺一惊!”于是他打翻小喽 哕,席卷桌上金银器皿,从后山滚下,来个不辞而别。强盗抢路人,作为过路人的鲁智深抢强盗,正是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浩浩落落,爽利洒脱而幽默。他对付要掀他入粪池的泼皮,是引诱他们上前 实施预谋,先下手为强,将他们踢下粪池。用的还是还治其身的幽默。史进为救民女被贪官华州贺太守 拿获,智胜急得不吃不喝不睡,独自去解救,也被抓获,他却在受审时斥骂:“你这害民贪色的直娘 贼!你敢拿倒洒家!我死也与史进兄弟一处死,倒不烦恼!只是洒家死了,宋公明阿哥须不与你干休! 俺如今说与你:天下无解不得的冤仇!你只把史进兄弟还了洒家;玉娇枝也还了洒家,等洒家自带去交 还王义;你却连夜也把华州太守交还朝廷!量你这等贼头鼠眼,专一欢喜妇人,也做不得民之父母!若 依得此三事,便是佛眼相看;若道半个不的,不要懊悔不迭!如今你且先教俺去看看史家兄弟,却回俺 话!”鲁智深反而审判贪官,贺太守听了,气得做声不得,这个场面岂不幽默。   一七、金翠莲丈夫赵员外的出色表现   《水浒传》描写赵员外此人,细腻而生动。赵员外将金翠莲养为外室,没有娶回家中,说明赵员外 的一个态度,她让翠莲生活在热闹的市镇,偏僻的乡下是过于寂寞了。但他非常喜欢翠莲,所以他爱屋 及乌,敬重和爱惜鲁达。也许是他不得罪正妻,所以小妾养在外面,不让她登门入室。   他闻报翠莲秘密接客,就带上多人包围和攻打,后知是翠莲的恩公,就盛情款待。又因官府侦查、 追捕得紧,就请鲁达到离此间十里多路,地名七宝村的农庄去隐蔽,隐蔽不成,设计让鲁达到五台山出 家为僧。于是赵员外说通长老,出资安排一切,为鲁达找到一个万全的安身之地。   鲁达举办出家仪式的次日,赵员外要回,告辞长老,留连不住。早斋已罢,并众僧都送出山门。赵 员外合掌道:“长老在上,众师父在此,凡事慈悲。小弟智深乃是愚卤直人,早晚礼数不到,言语冒 渎,误犯清规,万望觑赵某薄面,恕免,恕免。”长老道:“员外放心。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 办道参禅。”员外道:“日后自得报答。”人丛里,唤智深到松树下,低低分付道: “贤弟,凡事自宜 省戒,切不可托大。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早晚衣服,我自使人送来。”智深道:“不索 哥哥说,洒家都依了。”(金批:二语有深厌赵员外东唧西哝之意。〇爽直自是天性,定无食言,且今 日依,是真正依,后日吃酒打人,是另自吃酒打人,亦并非食言也。)当时赵员外相辞了长老,再别了 众人上轿,引了庄客,托了一乘空轿,取了盒子,下山回家去了。当下长老自引了众僧回寺。 临别前,赵员外细心叮嘱鲁智深一番,情谊深厚,极负责任,而且方法精当:“人丛里一句,到松 树下一句,低低说一句”,三句描出一位精细员外来。通过几天交往,他深知智深自小缺乏礼仪教养, 也深知他“托大”的性格容易得罪外人。“你从今日难比往常。”含无数不好说的话于此八字,写尽匆 匆难尽。且又关心周到,知他平时喜好吃喝,所以强调会使人送“衣服”(衣服已经为他准备得非常充 裕),暗示会用衣服夹带酒肉。后来鲁智深发牢骚说:“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 口中淡出鸟来!”可见已经多次暗送过酒食。   最后,赵员外也恼怒鲁智深败坏寺门规矩,打坏寺内设施,得罪全寺僧众,难怪赵员外闻讯后好生 不然,回书来拜覆长老:“坏了金刚,亭子,赵某随即备价来修。智深任从长老发遣。” 智胜两次闹 事,后果和影响已经坏到不可收拾,长老只能遣他去别处,赵员外只能到此放手,智胜也深知两人都已 做到仁至义尽,故无怨言,服从安排和发配。   一八、两位长老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地位   《水浒》描写了不少寺院、道观的场景和众多僧道人物,生动而有趣。小说中记叙五台山智真长老 笔墨不多,但却描写得神采奕奕。魯达进寺为僧时,智真显然已知他出家的因由,依然对他优礼殊厚, 连法名也亲替他取为“智深”,长老与他的法名竟然是师兄弟的排行,对其极为尊重。众僧反对魯达入 寺,说:“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长老一面焚香入定,代佛宣言:“此人上应天 星”,决定同意鲁达出家,将他救出被追捕的险境,一面又评价他“心地刚直”,极见阅人的功力。智 深两次酗酒闹事,破坏佛门清规,智真皆能因势利导,因人制宜,好言慰劝,让智深情绪平静下来,口 服心伏。第一次大闹佛寺后,长老一面严斥智深,一面“留在方丈里,安排早饭与他吃”。金批一面调 侃“然后知百丈清规,为下辈设也”。一面急批:“降龙伏虎,尽此数言”。充分肯定长老的非凡能 耐。小说又写长老还赠他衣鞋,圣叹又批:“不受上罚,反加上赏,畏之乎?爱之耳。我做长老,亦必尔 矣”。长老在坚持佛门清规的原则性的同时,显示出爱护和敬重落难英雄、用诚心感化刚直之士的教育 手法的灵活性,显现了这位高僧的仁厚心地和博大胸怀。   而大相国寺智清长老呢,则利欲熏心,俗气很重。初见智深,自称“我这敝寺”,将方外圣地等同 于名利场俗处,竟然用起“谦称”来,谦得好笑,而“我这敝寺”,将神圣的寺庙作为他的私产看待, 妄自尊大,又狂妄得可笑。清长老当场还在众僧面前责怪师兄推荐,又极其鄙视智深的经历和为人;最 后还向众僧交待,如回绝他则怕伤了师兄的情面,如留下他又怕乱了寺内清规。他将这个左右为难的想 法向众僧公开,一是推卸责任,二是难以遏止而公开厌恶智深其人。《水浒传》用生化妙笔述写五台山 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僧形象,又写出善于算计、庸俗奸滑的东京法师,性格鲜明,栩栩如生。金批说: “无如此算计,便住持五台山;有如此许多算计,便占坐东京。”在品定两僧品格高下雅俗之分的同 时,揭示正直的大才反而屈下,无才无德的狡狯之徒反易占领要津的规律性的现象。智清背后厌恶智 深,当面则表示笼络,也留他在方丈里歇了,圣叹的批语斥穿其用心说:“二老一样方丈里,一样留智 深,而一个平等慈悲,一个机心周密,其贤不肖,相去真不可算。嗟乎!佛法岂可以门庭冷热为低昂 哉!”可见到处都有私利奸滑之徒,理应清静的宗教圣地也无可避免。而金圣叹的批语,将《水浒传》 描写的这两个容易忽视的人物的精采和伟大成就揭示无余。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