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水浒争鸣文库

金本《水浒传》对毛泽东一生事业的影响

作者:刘兆全 山东省郓城县中医院 @ 2011-06-25

       金本《水浒传》对毛泽东一生事业的影响          刘兆全 山东省郓城县中医院 毛泽东自少年时代起就爱读《水浒传》,到老而兴趣依然。不管他对《水浒传》的各种评论是否尽都公 允、正确,但他确实是一位爱读《水浒》者,善读《水浒》者。《水浒传》几乎伴随了职业革命家毛泽 东的一生,毛泽东的全部革命生涯受到了《水浒传》的很大影响。毛泽东的一生,大部分时间读的是 “金本”《水浒传》,即金圣叹批点的70回本。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可知毛泽东青少年时读的是“金 本”,大革命时期、长征途中和延安时期,毛泽东读的都是“金本”。而至少在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就 读到百回本《水浒传》,知道了宋江投降打方腊的故事,因为在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就表示不能像宋江 那样当投降派了。在丰泽园毛泽东书房里的12种《水浒传》版本中,以“金本”最多。 毛泽东对《水浒传》的阅读是一种再创造。他让这部反映古代农民革命的小说在现代革命中发挥了作 用。毛泽东对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拼命精神、“打虎”精神等进行了深入的挖 掘和精心的吸纳;对梁山好汉的政治和政策、胆略和策略、战略和战术等都给予了别开生面、启人心扉 的解读,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转化为革命实践中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物质力量。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与同学们探讨“救国之道”,有的同学主张“教育救国”或“从政救国”,毛 泽东则宣称“学梁山泊好汉”。延安时期,他指出:“梁山好汉都是些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英 雄。”在民主革命时期,“劫富济贫”这种水浒英雄平等行为模式,无疑是号召和动员贫苦农民参加革 命的有效口号。毛泽东归纳梁山一百单八将的革命经历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逼上梁山”。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毛泽东正确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以后逐步走 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他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当了“山大 王”,实行红色工农武装割据,“打土豪,分田地”,轰轰烈烈闹革命。 他把自己带领队伍上井冈山说成是“没法子,被逼上梁山”。他用“逼上梁山”这句十分通俗,在广大 人民群众中影响深远最为普及的话语,解释了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在延安“抗 大”所作的报告中,他说:“《水浒传》里面讲的梁山好汉,都是逼上梁山的。我们现在也是逼的上山 打游击。”又说:“我们被逼上梁山,所谓官逼民反,井冈山,鄂豫皖的山,陕北的山,四川通南巴的 山,并且来了游击队。” 面对“抗大”的学员,毛泽东借用《水浒传》中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事实,来阐述共产党人所领 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所开展的革命游击战争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这实质是在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是在争取学员们对革命的认同感,激励“抗大”学生的革命热情和斗争意志。 毛泽东同志常把自己独到的见解介绍给别人:“《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 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如清 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 头,但是统帅得好。”他从这里引申出共产党领导革命也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 头,克服山头主义。这个道理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中国革命有许多山头,有许多 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白区,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抗战时期也有山头,就是说有许多抗日 根据地,白区也有很多块。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实际,没有这些就没有中国革命。 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由于对山头主义采取了认识、承认、照顾和最终消灭的正确方针,使“七 大”开成了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事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1938年毛泽东在一次关于保卫工作的讲话中意味深长地说:“《水浒 传》梁山上有军队有政府,也有保卫侦察这些特务工作。一百零八位高级将领中就有做特务工作的。梁 山的对面,朱贵开了一个酒店,专门打听消息,然后报告上面。如果有大土豪路过,就派李逵去搞了回 来。”毛泽东讲保卫侦察工作的必要,把朱贵请出来做榜样,是有说服力的。 为了克服党内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撰写了哲学名篇《矛盾论》。其中引用了“三打祝家庄”的 故事,借以说明看问题忌带片面性,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他说:“我们 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 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 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的木马计相像的方 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 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我们应该记住他的话。” 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毛泽东还能够看出革命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合法斗争和秘密斗争的结合,其视 觉可谓独特。他说:“《水浒传》上的祝家庄,两次都打不进去,第三次打进去了,因为搞了木马计。 有一批人假装合作打宋江,祝家庄便欢迎得很,相信他们,这是合法的。但这批人暗中准备非法斗争, 等到宋江打到了面前,内部就起来暴动。革命没有内部变化是不行的。单单采取合法斗争这一形式就不 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打、二打,打不进去,《水浒传》的作者写得非常好,写得完全符合事 实。我们对敌人如此,敌人对我们也是如此。” 毛泽东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读出了唯物论,提倡通过调查研究以克服主观唯心主义;读出了辩证法, 提倡全面认识事物以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读出了斗争策略,善于把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方式结合 起来,齐心合力把各方面力量都调动起来;读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问题就是矛盾,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等等。用小说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哲理,来通俗地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这是毛泽东的首创。 中国现代革命采取了造反起义、武装反抗的斗争形式。1965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同各大区第一书记的 谈话中说:“如果出了赫鲁晓夫,我们搞的小三线就好造反。中国人好造反,我们这些人还不是造反, 跟宋江差不多。”中华民族富于革命传统。如果说宣和年间是北宋末农民起义的“多发期”,那么1927 年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造反年”。我们党不但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武装起 义,而且还组织了多次农民起义,如洪湖农民起义、海陆丰农民起义、海南岛农民起义、确山农民起 义、黄麻农民起义、鄂北农民起义、崇安农民起义、六霍农民起义等。1928年初举行了湘南起义,1929 年底举行了百色起义。共产党人都是富于革命性的造反者。这里讲到的“宋江”,已不是宋江个人,而 是农民运动和农民起义的代表和象征。 毛泽东受《水浒传》的深刻影响,其主旨在于谈“好造反”的革命精神和民族个性。他的一生充满着挑 战与造反的色彩。1939年12月21日晚,毛泽东在延安庆祝斯大林60诞辰大会上讲演时说:“马克思主义 的道路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几千年来总是说,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 反无理。自从马克思主义出来,就把这个旧案翻过来了。这是一个大功劳。这个道理是无产阶级从斗争 中得来的,而马克思做了结论。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 造反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无条件无限制的运用也会产生错误。毛泽东后来发动了“造修正主义的 反”,揪“中国赫鲁晓夫”的“文化大革命”。实践证明这个反是造错了,搞成了“十年内乱”。 抗战时期,毛泽东在与外国记者谈话时指出:“中国农民富有民主传统。千百次大大小小的农民战争有 着民主的含义,历史上的一个例子,在著名的小说《水浒传》中就有所描绘。在接受和评价中国历史和 外国条件时采用适当形式极为重要。不可盲从。政府代表制的三三制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条件。”毛泽 东用梁山义军的民主传统来佐证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 政府代表制的民主政治性质,借以批评国 民党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斗争是坚强有力的。 1955年毛泽东在谈到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时说:“我们不要当《阿Q正传》上的假洋鬼子,他不准 阿Q革命,也不要当《水浒传》上的白衣秀士王伦,他也是不准人家革命。凡是不准人家革命,那是很危 险的。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准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准许他们 继续革命,这是毛泽东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一贯政策和思想观点。长征路上张国焘另立中央,受挫后归 向延安,毛泽东在批评他的错误后还是安排他继续担任中央领导。毛泽东说过,如果高岗不自杀,还是 要安排他到西北地区工作。林彪不跑,也不会杀他,批是要批的。毛泽东借《水浒传》中的王伦事件来 阐发要团结犯过错误的同志的道理,并警告说不这样做“很危险”,可谓用心良苦。 毛泽东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小故事中读出了红军作战中战略防御、战略退却的深刻道理。他说: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 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 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毛泽东引用了这个故事,在于批评党和红军 中“左”倾机会主义者的军事冒险。林教头的棒法启发了毛泽东的战法。 1938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大”的一次讲演中说:“李逵是什么也没有学,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 么地方毕业,陈胜、吴广、石达开、杨秀清都是农民出身。”李逵成了没文化但是能够在战争中学习战 争,凭实践经验打仗,自学成才的典型。毛泽东通观古今,对军事人物的涌现,有一个慧眼独具的认 识:军事院校能够培养杰出的军事统帅,战争实践也能够造就军事人才,革命战争实践更是如此。当然 毛泽东对抗大毕业学员讲没受过教育的李逵很会打仗,其目的在于宣传鼓动。这对于他们投身民族救 亡,深入敌后战场,英勇作战抗击倭寇,是巨大的鼓舞。 曾在中共一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的李达在与毛泽东的一次会面中表示,对自己没有同上井冈 山,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感到遗憾。毛泽东说:“你遗憾什么?你是黑旋风李逵,你比他还厉 害,他只有两板斧,你有三板斧。你既有李逵之大忠、大义、大勇,还比他多一个大智。你从‘五四’ 运动,直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江亢虎这些‘大人物’都挨 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的”。李达在其理论生涯中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毫不妥协的 斗争。他对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对梁启超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对江亢虎的庸俗社会主义学说,对张 东荪的社会法西斯主义,都曾经进行连砍“三板斧”的猛烈的理论讨伐,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阵地。李达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这个比喻巧妙、形象且意义深广。毛泽东认为像李达这样学者型的 革命者,在当时的情况下,在党外进行理论战斗,其作用要大些。因此对这段历史用不着遗憾。这样的 评价是公允正确的。 李逵处事莽撞,不懂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最典型的例子是所谓“宋江强夺民女”事件。红军队伍里一 些干部也处事莽撞,不知道把事情搞清楚再拍板决定。毛泽东说:“那些李逵式的官长,看见弟兄们犯 事,就懵懵懂懂地乱处置一顿。结果,犯事人不服,闹出许多纠纷,领导者的威信也丧失干净,这不是 红军里常见的吗?”“李逵式的官长”,是毛泽东为“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者的画像,他引用李 逵批评本本主义者是十分艺术的。 《水浒传》英雄数武松。金圣叹推崇他是梁山义军的第一好汉,“都不如武松之绝伦超群”。毛泽东也 十分喜爱武松,特别推崇他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少年毛泽东生活的韶山冲,偶尔也有狼出没。他的 父亲毛顺生就曾在路上遇到过老虎。这无疑促使少年毛泽东更加敬仰打虎英雄。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水 浒传》中的精彩片段,突出地表现了武松超人的豪气、勇猛和神力。这种带有夸张成分的英雄故事深深 地印在了毛泽东的脑海里,以至于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里,常常提到打虎英雄武松。毛泽东曾将许世 友与武松相比,称他不愧是打“国民党这只虎”的打虎英雄。这是长征路上发生的故事。“沙窝会议” 期间,毛泽东接见了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许世友,提到他在万源保卫战中的战功,称赞不已:“听说在 万源城下,你那一把鬼头大刀,削铁如泥,威震敌胆,你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啊!徐向前总指挥 已将你的情况向我谈过了。”这次见面,使两人建立起友谊,在以后的革命岁月,许世友逐步认识到毛 泽东的伟大正确,毛泽东也把军事指挥重任屡屡交给爱将许世友,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攻 克济南,都是许世友建立的不朽功劳。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演讲。针对“你们太刺激 了”的说法,毛泽东反驳说:“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 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 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在这里,毛泽东对武松打虎故事做了全新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含 义,突出了武松对老虎吃人本质的明确认定。毛泽东认为人民民主专政与国内外反动派的关系就像武松 与老虎的关系一样,是你死我活,完全对立的。老虎吃人本性不改,启示人们认识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 反动本质不变;武松打虎毫不手轻,启示人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毫不动摇。 1957年3月,毛泽东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提到《水浒传》里有一位拚命三郎石秀来号召全党同志要有一 种拼命精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说“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 《水浒传》一书描写 石秀拼命向前主要有三次。一是路见不平助杨雄,二是在三打祝家庄时冒死探敌营做内应,三是在孤立 无援的情况下劫法场勇救卢俊义。毛泽东提倡革命战争时期的干劲、热情和精神,在于克服有些人在胜 利后停滞不前的现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晚年看过不少版本的《水浒传》,但是他最爱看的要数金圣叹批改的《水浒传》了。一部线装本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默默伴随着他度过终生。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