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佘大平说水浒

毛泽东晚年与金本《水浒传》

作者:《水浒争鸣》编辑部 @ 2011-10-07

          毛泽东晚年与金本《水浒传》   毛泽东一生都以《水浒传》为伴,直至逝世。在漫长而无比辉煌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对《水浒 传》的态度一直是喜爱、欣赏、推崇、赞美。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在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所建立的丰 功伟绩当中,也有《水浒传》的贡献。然而,在毛泽东生命的最后岁月,当时的权威报刊突然发表了他 于1975年8月14日关于《水浒传》的谈话: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 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 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投降。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 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 的文章《谈金驿叹》。(见《南腔北调集》)   《水浒》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写在前面。 这段讲话的核心,就是批评《水浒传》是“反面教材”、“宋江投降”。紧接着,“四人帮”利用这段 讲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评《水浒》,批宋江”的大规模政治运动。   一辈子都非常喜爱《水浒传》的毛泽东,何以在晚年对《水浒传》的态度变得如此严厉?他的这段 话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的秘书徐中远作为这件事情的见证人之一,他是这样 说的:   (1975年)8月13日,从北京大学中文系请来专门给毛泽东读书的芦荻老师来中南海已经两个多月 了,由于经常给主席读书、和主席谈书,所以,她和主席也比较熟了,谈吐也就比较随便了。这天,芦 荻老师和主席交谈中,她看主席谈兴很浓,就向主席请教了她曾研究和关注的《三国演义》、《红楼 梦》和《水浒》等我国几部著名的古典小说的评价问题。谈论这些古典小说,主席当然是很有发言权 的,因为他读得多,了解的多。主席先谈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几部小说,接着又侃侃而谈了 《水浒》。和主席交谈,主席很喜欢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你入境了,说明你动脑了。主席也非 常有兴趣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芦荻来自教学第一线,又是从事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所以, 她和主席交谈中,常向主席请教和提出一些问题,主席也很有兴趣回答她提出的问题。有时主席在回答 之前,还常让她先说说对所提出问题的看法。在主席谈《水浒》中,芦荻借机向主席请教这样一个问 题:“《水浒》一书的好处在哪里?应当怎样读它?”接着,主席便谈了上面这段后来发表的评论《水 浒》的话。   毛泽东对《水浒》的这段谈话,当时没有录音,是芦获后来根据当时的谈话记录回忆整理的。对这 件事,芦荻说:毛泽东评《水浒》,完全是对《水浒》这部小说讲的,并没有别(的)意思。(《毛泽 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后来,有人怀疑芦荻的这份记录稿有无舛误。为此,芦荻曾于1981年致函首届全国《水浒》讨论 会,“她写道:对毛主席的话,我是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未敢改动”(《湖北大学 报》1993年12月25日)。   实事求是地说,毛泽东这段评《水浒》的谈话,是他在晚年对《水浒传》的基本看法,而且在《水 浒传》当中,也确实明明白白地写着宋江投降打方腊的。问题在于:第一,毛泽东的一生,大部分时间 读的是“金本”《水浒传》,只是在进城以后,特别是“文革”前后,毛泽东才注意到了百回本《水浒 传》。这两个不同版本的《水浒传》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第二,毛泽东评《水浒》,同鲁 迅写杂文时谈《水浒》的情况有些相似,即以《水浒》中的人物和故事为材料,来谈论社会问题和政治 问题;其思维逻辑是按照社会政治问题的需要发展,而不是沿着文艺小说的艺术规律发展。一句话,毛 泽东评《水浒》谈的是政治,而不是艺术。   据徐中远的《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介绍:   1964年8月3日,逢先知(毛泽东的秘书)送给毛泽东的那部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贯华堂原本 《金圣叹批改水浒传》,是毛泽东最喜爱看的版本之一。70年代,他还先后两次看过这部《水浒传》。 一次是1971年8月3日,这天上午大约10点多钟,高碧岑告诉笔者,说首长要看《水浒》,要笔者赶快找 出一部送去。……接了高秘书的电话后,我们很快在主席图书中找出一部平装本《水浒》。当时笔者头 脑里想的只是“主席要看《水浒》,赶快找出一部送去”。所以我们就毫不犹豫地很快送到了游泳池毛 泽东住地交给了高秘书。从游泳池回到笔者的办公室后,屁股在椅子上还没有坐稳,电话铃声又急促地 响起来了。笔者一拿起电话,高秘书仓促的声音就传进了耳朵:“首长说他不是要这种版本的《水 浒》,他要的是他几年前看过的线装本金圣叹批改的《水浒》。”当时,笔者只知道有《水浒》这部小 说,不知道还有金圣叹批改的《水浒》。既然几年前看过,说明这部书可能还在他的书房里。放下电 话,急忙到主席书库。因为主席要的是线装本的《水浒》,所以,笔者就径直来到放线装书屋内。…… 来到放线装书的屋内,我们很快找到了放小说的书柜,打开书柜,从上往下一层层查看。不一会就在这 个书柜的底下两层看到了好几种版本的《水浒》。仔细一翻,还真有一种叫《金圣叹批改水浒传》。找 到了主席要看的书,心中是很高兴的。在“毛主席用书登记本”上登记后,我们将它急忙送交高秘书。 心想:“这下不会错了!”高秘书说:“你们送来正好,首长正等着看呢。”   第二次,是1972年2月1日,主席又要看《金圣叹批改水浒传》,因为有了上一次的实践,所以这一 次就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一次又不同于上次。上一次主席指名要看的是这部书,看后也没有再要看别的 版本的《水浒》。这一次,笔者把这部书送给他之后,第二天晚上,徐秘书就告诉我们:“首长还要看 别的版本的《水浒》,要找线装本,字大一些的。”毛泽东自己的存书中,还有几种版本的《水浒》, 是线装本,但字都比较小。此情况向主席汇报之后,主席让我们再到北京图书馆或者其他的图书馆去找 一找。   第二天,即2月3日,我们到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找了一部线装本《第五才子书水浒传》(70回本, 上海同文书局版,16册),字也比较大。巧得很,这部《水浒》也是金圣叹评点过的。我们又到首都图 书馆借来一部《全像绘图评注水浒全传》(上海扫叶山房1924年版,12册)。后一种,主席翻看后第二 天即2月4日就退回来了。前一种《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主席一直留在身边,默默伴随着他度过终身。 我们知道毛泽东晚年看过不少版本的《水浒传》,但是,他最爱看的版本,就要数金圣叹批改的《水 浒》了。……   毛泽东晚年以后,才读到百回本《水浒传》,知道了宋江投降打方腊的故事。但是他的兴趣仍然在 “金本”上面。当然,从这时起,毛泽东的头脑里,开始思考宋江投降打方腊的问题了。   再谈第二个问题:毛泽东评《水浒》是谈政治,而不是谈文学。百回本《水浒传》写了宋江投降打 方腊,这是白纸黑字,实实在在写着的。毛泽东说它“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是一点也不错 的。但是,毛泽东是在以《水浒传》为材料谈论政治问题。我们知道,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投降朝 廷,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走投无路;恰恰相反,梁山是在取得“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巨大胜利之 后,主动要求朝廷招安的。《水浒传》所描写的这些故事情节,与毛泽东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有很深刻 的联系:“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 的工具”(《毛泽东选集》第625页);中国革命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这个重大而深远的问题,到了 毛泽东的晚年,就更为关注了。徐中远的《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还介绍说:   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接见部队领导的谈话中,劝人们读古典小说时说:“《水浒》不反皇 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1974年去武汉时,他还把他最爱读的那部影印线装本的《金圣 叹批改水浒传》带在身边,一边读,一边对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说宋江是投降派,搞修正主义。   这些谈话的内容,尤其是关于“修正主义”的问题,说明毛泽东谈论的是《水浒传》,思考的却还 是那个他长期思考的中国革命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的问题。当时全国下上正在大批修正主义,搞“斗私 批修”;毛泽东在评《水浒》时说宋江“搞修正主义”,这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毛泽东谈的是政治问 题,而且是当时的热点问题。                   《水浒争鸣》编辑部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