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水浒杂志

《水浒传》,永远的朋友!

作者:朱新峰 @ 2011-10-21

《水浒传》,永远的朋友! 喜欢读书,是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喜欢买书读书。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已经购买了《水浒》、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了,那时,养活一家人之余,卖这些书是需要花钱的。看《水浒》这 些书,大概是在小学3、4年级就开始了。翻出父亲的许多数,似懂非懂地翻看里面的插页,渐渐地能够 看懂一些内容。最喜欢的还是《水浒》,但是,当时只是喜欢看《水浒》的第一回到八十一回之间的内 容,楔子没有什么好看的,而后面自宋江投降后,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原因很简单,英雄们一个 个牺牲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书上有毛主席语录,是关于投降派宋江的评语。 记得那个时候看这些书,是半通半不懂,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跳跃而过,遇到难懂的词和大段的文章 就跳过去,反正一句话能够大概知道什么意思,一段话能够明白一点意思就行了,有时爬在床上看着书 就睡着了。父亲那时是很高兴的,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被他老人家催促就能够主动看书的原因吧。母亲识 字不多,仅仅是以书的厚薄来判定是否有学问,当看到我能够看这样厚厚的一本书时就会说:“我儿子 真行,看这么厚的书!”被父母亲表扬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于是就一口气将《三国演义》、《西游记》 看完,当时父亲买回来了一本《新来的小石柱》,鼓励多读书。 当时最不喜欢看的是《红楼梦》,一直到高中也是如此,即便是高中语文老师十分推崇介绍看看 《红楼梦》,也同样难以实现,刚刚开个头,就轻绵绵的,老是看不下去,直到后来来工作后,才买来 一套《红楼梦》,总算看了进去。 然而,我还是怀念小学读《水浒》的情景。那个时候书不管什么书,只要热闹就行,就有如现在流 行的动画片一样,如痴如呆。好在那个时候家庭作业并不多,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好去处,于是,书变成 为了一个朋友,一个能够倾诉内心深处喜怒哀乐的知心朋友,读书的习惯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不知不觉 中养成定型的。虽然那时也有小不看水浒的说法,但是,水浒中那些英雄人物很是吸引人,很受人敬 仰。不论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还是“赤发鬼醉卧灵官殿”,不论是“景阳冈武松打虎”,还是 “黑旋风展浪里白条”,不顺心的时候只要拿起《水浒》,浮躁的心情就可以立刻沉静下来,融入小说 人物之中,各种英雄人物就好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与他们同悲欢,共甘苦。悲愤时眼泪多眶而 出,高兴时与其同歌载舞。每次看完这部书,心里头就好像要与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分别一样,以至于 最后很不愿意看《水浒传》后面那些章节,伤心不起,只是前面的章节看来一遍又一遍。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越来越多,看也看不完,然而,闲暇时间,我还是喜欢一书在手,沉浸其中, 替古人担忧。虽然,《水浒》等名著看了不知多少遍,但是,每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一遍的顿悟, 就好像又一次同老朋友相聚了一样,是那样的开心快乐,至今,这些书依然时我的床头书。当我睡觉 前,当我读其它书困倦的时候,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当我睡不着觉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拿起这些 床头书翻看下去,读上一段,心情豁然,酣然入睡! 朱新峰 新疆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