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佘大平说水浒

梁山泊的江湖好汉

作者:佘大平 @ 2011-11-16

          梁山泊的江湖好汉             佘大平   《水浒传》写的是中国古代农民造反的故事。发生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 有一些史籍资料可供查证落实。但是《水浒传》中宋江等人的故事,却是由古代说书的、唱戏的以及千 千万万的老百姓创造出来的,而且内容主要是写一群江湖好汉如何行侠仗义、 打家劫舍、劫富济 贫、杀贪官、惩豪强、战官军等故事的。据说,施耐庵在写作《水浒传》的时候,还给它另外起了个书 名,叫《江湖豪客传》。从这本书的内容来看,这倒是合乎情理的。   《水浒传》在描写农民起义造反的大故事中,以表现江湖好汉的活动为主。这里面的原因,最主 要、最直接的恐怕是在起义农民的大小头领当中,有不少人本来就是江湖好汉。因为,要领导那些成年 累月扛锄头、跟牛屁股、勤扒苦做、同土地打交道的庄稼人起来造反,同官府进行斗争,首先就要具备 两个最起码的条件:一是要有武功,有本领,能够使枪弄棒、骑马射箭;二是要有号召力,能够将散落 在各州各县的英雄豪杰聚集在一起,使这些人形成一股子势力,形成浩浩荡荡的武装集团。为了顺应这 两个条件的要求,于是产生了“江湖好汉”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江湖好汉”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好汉”,是因为他们锄强扶弱、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主持正 义,是邪恶势力的对头。为了承担这种社会责任,他们都有超乎常人的本领;不然的话,不仅当不成好 汉,恐怕连自己的脑袋也要保不住的。所以,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位好汉,大多身怀绝技,各自都有一 套擒龙伏虎的功夫:武松赤手空拳能打死吊睛白额猛虎,鲁达只须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李逵的两把板 斧威镇江湖,林冲的一杆长枪所向披靡,花荣和燕青的射技使人闻风丧胆,此外还有阮氏三兄弟和张顺 水里头的功夫、时迁梁上的身手,等等。再不中用的梁山好汉,也要会耍几下拳脚;否则,忠义堂上那 虎皮交椅就轮不上了。   梁山泊的江湖好汉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草莽龙蛇,三教九流,成分极为复杂。《水浒传》第71回 “有篇言语”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 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 亲疏。   坐第一把交椅的宋江是“刀笔小吏”,是个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未入流的小官,地位很低。而小 旋风柴进却是大周柴世宗的子孙,属于“金枝玉叶”。 卢俊义是主子,燕青却是他的奴才。林冲是八十 万禁军枪棒教头,时迁却是偷鸡摸狗的无业游民。关胜、呼延灼和凌振等人是朝廷命官,武松、李逵等 人却是长期在市井中讨生活的小人物。当然,江湖好汉的主要成分还是农民,像阮氏三兄弟和解珍、解 宝等人。许多人虽然已经不是农民了,但是不久前还是农民,或者仍然和农民有着许许多多割不断的联 系。这种状况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例如李逵、石秀等人,成年累月在城里混日子,即 使仍旧把他们看作是农民,也是不算错的。   江湖好汉分散在各个地方。单个的好汉即使本领再大,也很难干出什么事业来,而且连自己的生存 也时常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结成帮、拧成股的要求。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 始,他们当中便产生了江湖义气。江湖义气这东西,既是一直思想意识,也是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 且还是一股子强大的组织凝聚力。在江湖义气的感召下,江湖好汉之间形成了互相帮助、互相救援、肝 胆相照、祸福与共、生死相依的关系。江湖义气使他们形成了强有力的集体。梁山泊就是靠了这种江湖 义气,才能使得一百单八位好汉聚集在一起的。   起义造反的农民以这些江湖好汉为头领,其战斗力之强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是这样,要发动任何 一次农民的起义是困难的。所以,《水浒传》的故事以写江湖好汉为主,写成了《江湖豪客传》,是非 常自然的事情了。   江湖义气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似乎大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而且在各朝各代各个 不同的时期,这个概念的内涵还要不断地变化。可是,如果仅从《水浒传》的故事内容来考察,要解释 江湖义气则相对容易了。它的内涵不外乎是一诺千金、济困扶危、除暴安良。说得细一些,还有慷慨大 度、视金似土、待人忠诚、受恩必报、不背叛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还有不贪 财、不好色,等等。其实,江湖好汉最为看重的,恐怕还是“仗义疏财”。我们只要看看《水浒传》第 18回对宋江的夸奖就明白了。这一回是宋江第一次出场亮相。小说在介绍这个人物时说了一大堆好话, 并且还说:     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 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在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当中,本领最差的,可能宋江要算一个。但是他在“仗义疏财”这一点上做 得特别出色,不管遇到什么人,只要向他伸手,宋江都会大把大把地送银子,所以大家都愿意推举他坐 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江湖义气以仗义疏财为先,这与古代中国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小农经济有直接的关 系;江湖好汉纷纷造反上梁山,不外乎也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成套穿衣服。   江湖好汉,有时也称江湖豪杰或侠士的,这类人物的产生,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时代久远,大有来 头。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显宦之家盛行养士之风。如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 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等门下,食客众多,成百上千。所谓食客,就是“士”。其中虽不乏文士书生, 但多是游侠、武士,也就是一些为了生存敢打敢拼的无业游民。在《史记》中,司马迁为这些人专门写 了《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来介绍他们: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不合礼法),然其言必信(说话算话),其行必果(说到做到),已诺必诚 (信守诺言),不爱其躯(不怕死),赴士之厄困(为朋友两肋插刀)。   司马迁为当时的游侠、武士总结的这些特点,同我们在前面所说的江湖好汉的特点的差别不是很 大,仅仅是没有“仗义疏财”这一条。其实,像孟尝君、信陵君这些人虽不属于游侠、武士,但他们是 游侠、武士的头头,他们供养大批食客,这本身就是“仗义疏财”,就是“视金似土”。 春秋战国时期 的这些游侠、武士,恐怕就是早期的江湖好汉。他们凭自己的刀剑武功,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无 数幕可歌可泣、精彩动人的好戏。在后来的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汉末黄巾起义、三国争雄以及南 北朝和隋唐五代等历史时期,我们都可以见到他们建功立业的记载。   江湖好汉不仅古代的中国有,古代的外国也有。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传奇人物罗宾汉,就是外国江湖 好汉的一个代表。说来也巧,外国的这位江湖好汉和中国古代梁山泊江湖好汉的活动时间竟然差不多, 都在12世纪,或许梁山泊的江湖好汉还要早几十年。罗宾汉本是一个拥有大片肥沃土地的自由民,因为 反抗诺曼封建主的压迫、同情苦难的农奴和穷人,而被宣布为“法外人”,失去了做人的权利。于是, 他便以森林为根据地,纠集了一百多个自耕农,以游击战的方式,同政府官吏和凶恶的教士进行武装斗 争。他们也讲江湖义气,因而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他们也以打家劫舍、劫富济贫、杀贪官、惩豪 强为主要目的;也拥护好皇帝,对理查德国王忠心耿耿。更有意思的是,和宋江一样,罗宾汉也是被邪 恶势力谋害而死的。不过,从造反的规模来看,罗宾汉领导的队伍比起梁山人马来,实在太小了。梁山 拥有可以和朝廷官军正面作战的千军万马,而罗宾汉只不过百十来号人。在对待妇女的态度方面,梁山 好汉强调“不亲女色”,而“洋好汉”则以能得到姑娘们的爱情为莫大的光荣。可见,虽然同是江湖好 汉,国情不同,也具有文化性格上的差异。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