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佘大平说水浒

卖炊饼的和卖雪梨的——市井人物絮话之一

作者:佘大平 @ 2011-12-21

卖炊饼的和卖雪梨的——市井人物絮话之一 佘大平 《水浒传》是专讲英雄传奇故事的。可是在这一大群英雄人物的后面,还铺垫着一大群市井小人 物。这些小人物同梁山的英雄豪杰比较起来,最多只能算是星星伴月亮。可是这些小人物的生活经历, 却关系着像宋江、鲁达、林冲、武松等梁山好汉的命运,并且是在这些英雄豪杰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候出 现并发生作用的。这些市井小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说明梁山的英雄豪杰们并不是什么天上的星宿下 凡,而是和社会底层的市井人物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 在这些市井小人物当中,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卖炊饼的武大郎。   所谓“炊饼”,大约和现在的烧饼差不多。武大郎的出名,一是得益于他弟弟武松在江湖上的名 气,二是由于他有一个漂亮的老婆潘金莲。潘金莲和恶霸西门庆通奸,谋害了他,使他成了这一社会新 闻热点中的重要人物。   武大郎和他的弟弟武松相比,弟弟长得高大、英武,浑身透出逼人的男子汉气魄;哥哥却长得身材 矮小(按现在舞台上的扮相,他的身高只有弟弟的二分之一),而且丑陋(被人称为“三寸丁谷树 皮”),生性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善良本分。像武大郎这么一个生长不正常的男人,是不会有女人愿 意嫁给他的。可是他偏偏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个非常漂亮、非常聪明的老婆,而 且几乎没花一文钱。然而,在他得到连正常人都不容易得到的幸运的同时,巨大的灾难和悲剧也找上门 来。   市井小人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与世无争。   武大郎以卖炊饼为业,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天卖出几炉炊饼,挣到一天的粗茶淡饭,能够 填饱肚子,那就心满意足、阿弥陀佛了。不追求功名,不羡慕富贵,不惹是生非,不与任何人争斗,从 无非分之想,只求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可是,自从他得到了一个本不该属于他的非常标致的老婆,他的 这种可怜的对生活最起码的要求便很快落空了。   由于老婆长得漂亮,市井无赖泼皮找到他的门上来,“不怯气都来相欺负”。 武松浪迹江湖不在 家,“没人做主”, 武大郎只得忍气吞声,搬家到阳谷县来躲避,照旧卖他的炊饼。 武松来到阳谷县,兄弟团聚,武大郎高兴得不得了。而且弟弟是打虎英雄,受到万千人的尊敬,又做了 阳谷县都头(这个职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是专管捕盗和治安的),是一位有相当权力和 地位的政府官员,武大郎满以为他的“平安”之求是万分的有保障了。可是武松的到来,却很快就惹得 家中不太平起来。   大凡胆小怕事的人,自然也是怕老婆的。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弟弟,武大郎本想和武松好好叙叙离别 之情,拉拉家常,潘金莲偏要支使他出去买这买那,不给他和弟弟说话的机会。他大气不敢出,只得照 办。潘金莲勾引武松不成,反被武松训斥一顿;潘金莲为了开脱自己,找梯子下楼,于是倒打一耙,在 丈夫面前告小叔子的刁状。武大郎心里有数,知道弟弟不是那种人,但是只能用好话敷衍她。谁知潘金 莲并不领情,反而将丈夫臭骂一顿,并且以“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相威胁。武大郎心里虽然“咄咄不 乐”,嘴里却不敢再讲什么。   对于哥哥的懦弱性情,武松心里是清楚的。武松受知县老爷的派遣,要去东京出差。离开阳谷县之 前,武松叮咛哥哥:   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 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 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武松的这番话是很实在的。如果照他的话去做,确实能保证哥哥平安无事。武松虽是英雄豪杰, 《水浒传》用夸张的笔法将他写得如超人一般,但是他毕竟也是凡夫俗子,从小是在市井小民堆里滚大 的,所以他的感情、他的思维逻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同他的哥哥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祸事偏偏要找到武大郎的头上。老婆与别人通奸,这种事情在武大郎这个老实、懦弱人的心里也是 容不下的。武大郎在气愤的支持下懵懵懂懂地去捉奸,反而遭到西门庆的毒打,被打得一连五日卧床不 起。潘金莲越发肆无忌惮,每天照样收拾打扮,出门和西门庆鬼混,武大郎“几遍气得发昏”。到了这 种地步,武大郎真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为了生存,他只好转而苦苦哀求潘金莲帮他医治伤病:   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 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甘休? 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   武大郎的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惨死。但直到临死之前,仍寄希望于潘金莲,并保证对她所做的坏 事“一笔都勾,并不记怀”,可谓善良之至。武大郎的这种性格,既有劳动者的淳朴、善良,又有市井 小民长期受压迫、受欺凌所形成的懦弱。   给武大郎通风报信,并帮助他去捉奸的,是叫卖果品的郓哥。郓哥只有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为 了养活自己和老爹,他“自来只靠县前这许多酒店里卖些时新果品”,靠提篮小卖糊口,小小年纪就担 起了生活的沉重担子,过早地成为了市井小民的一员。他帮助武大郎捉奸,不是因为他对奸夫淫妇的气 愤——像他这种年龄的孩子,可能还不太清楚这里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是由于他急着要找西门庆 做生意,向西门庆推销他的雪梨;“要寻大官人,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结果被拉皮条的王婆把他 拦在门外不让进,还将他“一头大栗暴凿,直打出街上去,雪梨篮儿也丢出去;那篮雪梨四分五落,滚 了开去”。为了这个,郓哥同王婆结下了冤仇。郓哥是为了报仇雪恨才去帮武大郎捉奸的。他还是个孩 子,自然不懂得这里边的利害关系;他还乘机敲诈了武大郎的一顿酒肉和几个炊饼,外加几贯铜钱。他 为武大郎设计的捉奸“方案”,虽然还带着许多孩子的稚气,但也透露出一些市井人物的聪明和机敏。 作为一个孩子,他比老实、厚道的武大郎精明多了。   武松回来后,找他了解情况。他一见到武松,心里马上明白要出大事情,而且自己也要被卷进去。 于是他立即声明:“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武松送他五 两银子,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他便马上拿定主意:“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便陪他吃官司 也不妨。”没有了生活的后顾之忧,他鼓起了被生活重担压扁了的正义感和江湖义气。   被卷进武大郎暴死一案的还有何九叔。这位“团头”何九叔,年岁较长,阅历很深,老于世故,但 怯懦精细,谨慎小心,凡事都要为自己留下退路。西门庆要他给武大郎验尸,企图以此制造伪证。他明 明心存疑虑,但害怕西门庆的权势,不敢不答应。西门庆请他喝酒,给他银两,他明知“必有蹊跷”, 但不敢不接受。看到武大郎的尸首,他明知是中毒而亡,却不敢声张,只好假装“中恶”倒地,口吐鲜 血,不省人事。他也害怕武松的神威,不敢将武大郎的尸体烧掉,而是趁人不备,偷偷藏起两块骨头, 以为“证见”——日后武松回来可以替自己分辩,不至于连累自己。   武松回来以后,郓哥提供了西门庆、潘金莲通奸的详细情况,何九叔提供了武大郎被害、被焚尸灭 迹的有力证据。人证、物证俱在,在官府拒绝为他伸冤的情况下,武松只好自己动手杀嫂、除霸,为哥 哥报仇。从此武松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演出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等 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   这些市井小人物的出现,在艺术上对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同时,也是多角 度、立体式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市井小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一幅色彩绚 丽的风俗画。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