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佘大平说水浒
开酒店的和卖糟腌的——市井人物絮话之二
作者:佘大平 @ 2011-12-21
开酒店的和卖糟腌的——市井人物絮话之二
佘大平
在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当中,林冲是第一个被逼上梁山的。林冲上梁山的故事,写得委婉曲折,悲
壮动人。为了表现林冲的正直、善良和厚道,也因为火烧草料场一段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水浒传》
的作者临时“抓”来了一个市井小人物——李小二(还有他的妻子)。李小二原来是酒店的伙计,因为
偷了店主人的钱,要送官府问罪。林冲为他调解,免了官司;又替他赔了些钱财,方得免祸。在林冲的
故事中插入李小二的故事,是为了突出描写林冲的善良、正直而富有同情心,描写林冲的侠义心肠。不
然,区区一个市井小人物的生死祸福,与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何干?
李小二后来流落到了沧州,在一家酒店里当伙计,仍旧干他的老本行。李小二本不是坏人,他先前
在东京偷东西,可能是为生活所迫,一时短见,做了错事。到沧州以后,他勤巴苦做,老老实实过日
子,得到酒店老板的赏识和信任,将女儿嫁给他。老板死后,他就成了这家酒店的主人了。
林冲刺配到了沧州牢城以后,偶然遇见了他。李小二为了报答林冲的救援之恩,把林冲奉为恩人,
照顾他,安慰他,为林冲解除了不少忧愁。李小二对林冲的态度,显示了这个市井小人物内心的善良和
富于同情心,也体现了中国人非常看重的“受人滴水之恩,誓当涌泉相报”的道德格言。
高俅父子陷害林冲以后仍不甘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又派陆谦、富安到沧州,企图暗下毒手,
斩草除根。不想事有凑巧,他们在酒店内密谋时,被李小二窥破机关,并听到了“高太尉”三字以及
“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等语。李小二很快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林冲。林冲听说,立即萌动了杀人报仇的
决心——他上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寻了三五日”。如果说,在这以前
林冲只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即使到了沧州以后,仍然安心做囚徒,巴望有朝一日“挣扎着回来”,
与家人团聚;那么,在听了李小二的报告之后,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性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已是前后判若两人了。
《水浒传》描写林冲听了李小二的话,先是“大惊”,然后是“大怒”,接着便是买刀。一连三个
动作,生动地写出了林冲思想情绪的发展变化。这在林冲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李
小二提供的重要情况,在林冲进一步认清高俅之流乃至整个统治阶级的真面目,打消对他们的任何幻想
并最终走上起义造反的道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每当说起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读者总是忘不了唐牛儿这个市井小人物。唐牛儿是个“卖糟腌”
的小商贩。所谓“糟腌”,可能是些酱菜之类的东西。后面宋江杀了阎婆惜逃出屋来,正碰上唐牛儿
“托一盘子洗净的糟姜来县前赶趁”。这里的“糟姜”可作一个旁证。大凡市井小人物,多是一些日子
过得紧巴巴的穷人。唐牛儿除了卖糟腌之外,“如常在街上,只是帮闲”。这里所谓“帮闲”,大概是
给人帮忙、跑腿、打杂。比如他“但有些公事去告宋江”,不外乎是通风报信,或干一些编外勤杂人员
的事情,“也落得几贯钱使”。宋江常常给他一些钱,这不仅是给他“帮闲”的报酬,而且因为宋江是
“及时雨”,乐善好施;看他机敏灵光,有意“赍助”他。就因为这点“帮闲”关系,使得唐牛儿被卷
进了宋江杀阎婆惜的凶案之中,无辜地吃了一场人命官司。
唐牛儿穷,可是也染上了好赌的毛病。赌博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里是深恶痛绝的。然而在古代社
会里,赌博大概是合法的,所以社会舆论并不怎么贬斥它。像梁山好汉当中的李逵、阮氏三兄弟等许多
人都是嗜赌如命的。这大概同现代的西方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的情况相类似。所以,唐牛儿好赌,但不
能说他坏到那里去。从他那并不太长的故事来看,他是一个并不令人讨厌的市井小人物。
唐牛儿的帮闲身份,使他对街坊上的事情、见闻了如指掌。因此,阎婆惜背着宋江与张三通奸,他
早有耳闻,只是尚未来得及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告诉宋江。其实,阎婆惜另寻新欢,宋江早已知道。只是
宋江平时“不以女色为念”,不去理会罢了。宋江在生辰纲的案子中做了手脚,救了晁盖等人,晁盖便
派刘唐下山来向宋江道谢。事后宋江被阎婆缠住,正愁不能脱身,唐牛儿忽然闯入,替宋江解了围。为
此,阎婆揪住唐牛儿不依不饶,数说唐牛儿搅了她的“买卖衣饭”,就如“杀父母妻子”一样可恨;以
至于大打出手,将唐牛儿一掌打了出去——两人从此结下了冤仇。在这段故事中,唐牛儿同阎婆斗嘴、
厮打的场面写得很精彩:
(宋江要走)吃那婆子拦住道:“押司不要使这科段。这唐牛儿捻泛过来,你这精贼也瞒老娘!正
是‘鲁班手里调大斧’!这早晚知县自回衙去,和夫人吃酒取乐,有甚么事务得发作?你这般道儿,只
好瞒魍魉,老娘手里说不过去。”唐牛儿便道:“真个是知县相公紧等的勾当,我却不会说谎。”阎婆
道:“放你娘狗屁!老娘一双眼,却似琉璃葫芦儿一般,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叫你发科,你倒不撺掇
押司来我屋里,颠倒打抹他去。常言道:‘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婆子跳起身来,便把那唐牛儿
劈脖子只一叉,踉踉跄跄,直从房里叉下楼来。唐牛儿道:“你做甚么便叉我?”婆子喝道:“你不晓
得破人买卖衣饭,如杀父母妻子?你高做声,便打你这贼乞丐!”唐牛儿钻将过来道:“你打。”这婆
子乘着酒兴,叉开五指,去那唐牛儿脸上连打两掌,直颠出帘子外去。婆子便扯帘子,撇放门背后,却
把两扇门关上,拿栓拴了,口里只顾骂。那唐牛儿吃了这两掌,立在门前大叫道:“贼老咬虫,不要
慌!我不看宋押司面皮,教你这屋里粉碎!教你双日不着单日着!我不结果了你,不姓唐!”拍着胸大
骂了去。
这里写出了阎婆的精明、泼辣和刁滑。说他是“乘着酒兴”,其实她是倚老卖老。她那一套放泼的
动作,主要是做给宋江看的,因为她还想继续维持宋江同她女儿的“婚姻”,好有碗饭吃。唐牛儿败下
阵来了,因为他太嫩,不是老于世故的阎婆的对手,所谓“生姜还是老的辣”。可是从这里边我们可以
看到唐牛儿对宋江的忠心。这种忠心,当然有很大的要对宋江报恩的成分,同时还有当时社会所崇尚的
江湖义气,其中还有孩子的稚气。
宋江杀了阎婆惜,被阎婆扭住,要送到县里见官。那些“做公的”(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因为宋江
平日为人慷慨大方,塞给他们不少的好处,不好意思动手。正在为难之时,恰好唐牛儿凑上前来兜揽生
意,他看见婆子扭住宋江,为了报前日的几个巴掌之仇,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也一掌将阎婆打倒,让宋
江逃走。那些做公的正好借坡下驴,拿住唐牛儿去县里交差。知县老爷也是“一心要救宋江”,于是也
来个顺水推舟,稀里糊涂地把唐牛儿当作人犯来拷问。唐牛儿稀里糊涂地做了宋江的替罪羊,而让宋江
逃之夭夭。
在宋江上梁山的曲折过程中,唐牛儿的故事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铺垫作用。他的那些稀里糊涂的所作
所为,是推动宋江上梁山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