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水浒文化

石碣村申贫

作者:侯国平 @ 2012-06-07

石碣村申贫 侯国平   石碣村长阮小二,上任伊始就向全村百姓做出郑重承诺,一年之内,一定要戴上贫困村的帽子。 啥帽子不好戴,偏要戴这顶?看看人家东溪村,头上戴着小康村的帽子,风光的很,村长晁盖披红戴 花,开着宝马到处跑。阮小二说,蛇行蛇路,龟爬龟道,条条大道通罗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村民 得到实惠,不论戴啥帽子,只要咱的腰包鼓了,就是好帽子。   这话,耳熟的很,也有道理。但贫困帽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戴上的,要申请,还要检验,合格 了,才能戴。阮小二当上村长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了石碣村申贫领导小组,他当组长,阮小 伍、阮小七当副组长,并进行了责任分工,阮小五练内功,负责统计数字,阮小七搞公关,负责游说宣 传。阮小二负总责,全面协调。   阮小五发愁道,这申贫的内功该咋练呢?谁都知道石碣村是个好地方,清早起来去撒网,晚上归来 鱼满舱,到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谁不说石碣村是个鱼米乡呢? 自从来了梁山好汉,在这里招大商,大招商,遍地烟囱,处处冒烟,又是炼铁,又是炼钢,眼看着清凌 凌的湖水,由清变黄,再由黄变黑,鱼虾越来越少,菱藕也没有了,村民们吃水都困难,要跑几十里外 的济州城里买。   阮小区顿脚道,入娘的,好端端的湖水咋就变了颜色,静静的石碣村,咋就成了这。干脆移民得 了。说的轻巧,往哪里移呢,汶川地震还要原址安寨呢?上梁山吧,人家要硕士以上文凭,上开封府打 工吧,那里的房价贵得要命,一平方要一万块,打了一辈子渔,也买不起一间三方米的卫生间,没有办 法,只好呆在石碣村里活受罪。   阮小二说,活受罪只是暂时的。听说,梁山大寨忙着打造低碳,湖水就要变清,咱们的好日子就不 会太远了。   听阮小二这么一说,大家又有了盼头,光等也不是办法。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申贫。阮小五 说,人家搞虚报浮夸,咱们坚持有啥说啥,舀一瓢石碣湖水,送到检查团那里,叫他们闻一闻,尝一 口,咱这贫困村的帽子就戴上了。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阮小二说,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申贫也要让数字说话。几年来,石碣村的经 济指标增长率一直控制在0.01%以内,人均纯收入,去年2500元,今年2000元,明年计划达到1500元,石 碣村的“鸡的屁”逐年下降,从而为申贫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阮小五说,只要有了“鸡的屁”,贫困帽子就跑不掉了吧。   阮小二说,还不是的,还要大力活动才行。   怎么活动,就是大喊大叫,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尤其是要让那些当官的知道。为了扩大影响,阮小 二特别策划了石碣村一位叫玲玲的贫困女孩,给上级领导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石碣村现在家家断炊烟,户户无余粮,她考上了大学,因为交不起学费,上学无门,被迫 到广州打工。石碣村的干部位为了村民奔小康,跑了千山万山,想了千方百计,心都操碎了,村长阮小 二戴顶破草帽,披身破蓑衣,人家村长开宝马,他骑一辆野狼摩托车,真是个难得的好干部。   阮小五怀揣着这封信,骑着一头小毛驴,风尘仆仆来到汴梁城,见庙就烧香,逢神就瞌头,该哭时 就放声大哭,比《唐山大地震》哭得还痛,捶胸又顿足,该笑时,就咧嘴笑,还用草帽煸着风,就象听 了郭德纲的相声。没想到这样做,还真管用,石碣村申贫终于立项了。   经过阮氏三雄的共同努力,石碣村申贫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贫困村的帽子戴 到头上了。阮小七悄悄问阮小二,给那些官们塞了多少。阮小二说,别问了,现在都兴这,不丑气。   阮小二扔掉野狼,开上了别克,破草帽也扔了,蓑衣也不穿了,一身红豆,光彩照人。阮小五和阮 小七也都容光焕发,带着考察团到上海看世博去了。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