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佘大平说水浒

“铁牛”原本是极有灵气的

作者:佘大平 @ 2012-06-18

“铁牛”原本是极有灵气的 佘大平 《水浒传》第38回,借戴宗的嘴向宋江介绍李逵的身世,说他“酒性不好,多人惧他。能使两把板 斧,及会拳棍”。 戴宗算是个老江湖了,可能也读过几天书,会说话,只用几句话就将李逵的出身、性 情以及流落江州的原因和现在的职业,等等,说得清清楚楚。《水浒传》的作者可能觉得这还不够,于 是又来一段“有诗为证”,作进一步的概括和补充: 家住沂州翠岭东, 杀人放火恣行凶。 不搽煤墨浑身黑, 似着朱砂两眼红。 闲向溪边磨巨斧, 闷来岩畔斫乔松。 力如牛猛坚如铁, 撼地摇天黑旋风。 这首诗画龙点睛地突出了李逵的卤莽、嗜杀的个性。在读者的印象中,李逵身材粗壮,性情粗鲁, 从里到外都可以用一个“粗”字来概括。他那“黑旋风”的绰号,恐怕就是江湖上的人根据他的这个特 点起的。 李逵在江州第一次见到宋江,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这个“粗”字。在琵琶亭酒店喝酒,他不要筷子, 用手在碗里捞鱼吃。酒保说店里只有羊肉没有牛肉,他“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他好 心好意要给宋江弄几条活鱼,竟和渔夫们大打出手,演出了一场“黑旋风斗浪里白跳”的好戏。打架完 了,他重回酒店吃酒,又用他那粗大的手指头在卖唱女娘的额头上“点”了一下,将女娘的额头皮都戳 破了,女娘晕倒在地上——差一点弄出个人命官司来。 后来,李逵在四柳村莫名其妙地残杀了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李逵不分青红 皂白地将扈家庄杀了个干干净净;在二仙山,他又莽莽撞撞地去杀罗真人。每当梁山好汉有什么杀人放 火剜人心吃人肉的勾当,李逵总是自告奋勇,一马当先,表现得特别的卖力气。 总之,《水浒传》中描写的李逵,就是这么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除了干一些动粗动武、打打杀杀 的事情而外,别的什么也不会干的粗人。 其实,在《水浒传》成书之前的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中,特别是在元人水浒杂剧当中,李逵并非如 此“粗”得吓人,还是有不少灵性的。 李逵这个人物,在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当中早已有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赞》将他排在第二十 位,写他的赞词是: 黑旋风李逵: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 除了这几句抽象赞词外,《宋江三十六赞》没有提供任何消息。 《大宋宣和遗事》将他排在第14位,除了“黑旋风李逵”这一简单的名号外,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情节 或细节。 第一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将李逵塑造成性格丰满的艺术形象贡献给观众和读者的,是 元人杂剧。从元人杂剧现在的存目来看,在三十多种水浒杂剧中,有将近一半的杂剧写了李逵;在现存 的六种水浒杂剧的剧本中,就有四种写了李逵,其中三种还是以李逵为主角的。元人杂剧的早期作家高 文秀,在他创作的九种水浒杂剧当中,以李逵为主人公的可能有八种之多,真可谓是写作“李逵戏”的 专家了。这种现象说明,在元人杂剧当中,李逵这个人物受到了作家和观众极大的喜爱,被排到了“第 一把交椅”的位子上去了。 元人水浒杂剧中的李逵形象,同后来《水浒传》中的李逵有很大的不同。杂剧中的李逵虽然也很莽撞, 但从不乱杀人。这一艺术形象性格的基本特点是:脾气粗直,心地善良,见义勇为,乐于帮助弱者。 在《双献功》杂剧中,当宋江询问众头领,有谁愿意保护孙孔目去泰安州烧香时,李逵几乎是未加思索 地立即回答: 有,有,有!我敢去,我敢去! 接受任务以后,他始终不畏艰险,恪尽职守,最后杀了豪强势要白衙内,救了孙孔目。 在《李逵负荆》杂剧中,他听到老王林哭诉自己的女儿被“宋江”、“鲁智深”抢走,登时便“按 不住莽撞心头气”,怒气冲冲地赶回梁山,不问青红皂白,指着宋江和鲁智深就是一顿臭骂。李逵莽撞 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他痛恨鱼肉百姓的恶人,同情人民群众的疾苦。但是,一旦他明白自己冤枉了好 人,便立即爽快地承认错误,而且宁愿割头谢罪。 元人水浒杂剧中的李逵,还是一个充满智慧、颇有谋略的角色。在《双献功》杂剧中,当孙孔目被白衙 内关进大牢以后,李逵化装成“庄家呆后生”前去援救。在大牢门前,他先是打算拽动牵铃索,但是又 立即警觉起来: 你既是做呆庄家后生,便怎生认得个是牵铃索?可不显出来了! 于是改变主意,用砖头来砸门,成功地把自己装扮成憨头憨脑、土里土气的庄稼人。然后,他哄着牢子 吃了拌有“蒙憨药”的羊肉泡饭,将牢子麻倒,干净利索地救出了孙孔目。 在《黄花峪》杂剧中,李逵为了搭救刘庆甫的妻子,不怕危险,化装成货郎,挑着货郎担深入到“十八 层水南寨”,痛打了蔡衙内,帮助刘庆甫夫妻团圆。 出现在杂剧舞台上的这位“黑旋风”,甚至还有不少文章风骚的斯文气质。 在《李逵负荆》杂剧中,有一段李逵玩赏梁山风景的唱词和宾白: (唱)[混江龙]可正是清明时候,却言风雨替花愁。和风渐起,暮雨初收。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 花深映钓鱼舟。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 (云)人道我梁山泊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 (唱)[醉中天]俺这里雾锁着青山秀,烟罩定绿杨洲。 (云)那桃树上一个黄莺儿,将那桃花瓣儿啖阿啖阿,啖的下来,落在水中,是好看也。我曾听的谁说 来?我试想咱……哦,想起来了也!俺学究哥哥道来。 (唱)他道是轻薄桃花逐水流。 (云)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做笑科)你看我好黑指头也。 (唱)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 (云)可惜了你这瓣儿,俺放你趁那一般的瓣儿去。我与你赶,与你赶,贪赶桃花瓣儿。 (唱)早来到这草桥店垂杨的渡口。 (云)不中,则怕误了俺哥哥的将令,我索回去也。 (唱)待不吃呵又被这酒旗儿将我来相迤逗,他他他舞东风在曲律杆头。 这部杂剧中李逵的这种特别的气质,在《水浒传》中是完全看不到了。这正反映了在水浒故事中,李逵 这一艺术形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原始状态,属于元人杂剧的艺术创造。 在元人杂剧的旦、末、净、杂四种主要角色中,“净”角是专门饰演那种性格暴躁、刚猛一类人物的。 而在四种同李逵有关的水浒杂剧中,有三种杂剧的李逵却是由“末”来扮演的。由此可见,在杂剧作家 和演员的艺术思维中,李逵这个艺术形象尚未完全形成粗鲁、凶猛、嗜杀的性格,还保留了不少的灵 气。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