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佘大平说水浒

李贽与《水浒传》

作者: 佘大平 @ 2012-06-18

李贽与《水浒传》 佘大平 《水浒传》问世以后,得以迅速流传开来,受到老百姓普遍的欢迎,除了书商的功劳之外,明代著 名思想家李贽对《水浒传》的评点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贽是明末人文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传统的礼教和道学作过猛烈的抨击。在文学理论方 面,他的“童心说”非常著名。所谓“童心说”,就是“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童心说”的中心与实质,就是追求个性自由,要求个性解放。所以,他认为“市井小夫,身 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意者,但说生意;力田作者,但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令人听之 忘倦矣”。这些,实际上也是他对《水浒传》的看法。 李贽的思想和言论,在明朝末年那个多事之秋被视为异端邪说,因而得罪了有关当局,得罪了朝 廷,最后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逮捕入狱,不久在狱中被迫自杀。李贽生前著作很多,他 被迫害而死,反而使他的名气更大,他的著作更加盛行。凡是以李贽的名字刊行的书籍,无论真的假 的,销路都非常好,让当时的书商着实发了一笔不小的财。《水浒传》得以广为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也 是得益于李贽的大名的。 李贽是第一个评点《水浒传》的人。他的评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赞扬《水浒传》反对贪 官污吏,二是推崇《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第22回讲述宋江杀了阎婆惜以后,躲藏在自家的地窖里。小说在解释宋江家里为什么会 有地窖时说:“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李贽在此处批道: 此是一部书的大题目,特为揭出,莫作闲话看过。 李贽特别提醒读者注意,揭露和批判贪官污吏、奸佞权臣的罪恶是《水浒传》的一大题目,实际上 他是在向读者强调:这也是他评点《水浒传》的主旨。 李贽反对贪官污吏,其目的虽然仅限于匡救时弊、澄清吏治,但是在明末那个厂卫特务横行肆虐的 时代,他的那些同情梁山造反、赞扬梁山好汉的文字,是会招来麻烦,甚至是坐牢杀头危险的。他后来 仅仅因为发表了一些反传统和反道统的言论,便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被迫自杀,就是证明。在对 《水浒传》作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之后,李贽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部长篇章回小说讲述的是 梁山好汉造反起义的故事,可是从头至尾始终贯穿着忠义思想,从一开始就把造反同忠义思想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合乎逻辑的命题。“造反即为忠义”,就是这一命题的实际含义。 从《水浒传》成书到明末这段时间里,这部小说虽然遭到许多人的指责和诅咒,甚至有人要求朝廷禁毁 它,但是它却一直安然无恙,而且部头越来越大,版本越来越多,不仅市井小民喜欢它,而且连一些统 治集团中的头面人物也为这部书的广为流传出了力,帮了忙。这其中有一种魔力,就是这部小说的忠义 思想在起作用。在这一旷古未闻的历史现象中,李贽找到了保护自己的方法——在评点中,他总是把对 于忠义思想的推崇当作“护身符”来保护自己。李贽后来虽然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迫害致死,但是 还没有发现有以他评点《水浒传》为由来罗织罪名的。当然,李贽与忠义思想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使用 和被使用的关系。对于李贽来说,他本人就有非常浓厚的忠义思想。他写的《〈忠义水浒全传〉序》, 可以说是他推崇忠义思想的宣言。《忠义水浒全传》第19回,阮小五唱歌:“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 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李贽的批语是:“直抒作者胸怀。”说白了,阮小五 唱的这支歌,何尝不是直抒评点者的胸怀?因而,李贽在《水浒传》的书名前加上“忠义”二字,又在 评点中大力推崇忠义思想,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剖白。 李贽称赞梁山好汉都是“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今称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 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他们之所以揭竿而起,举旗造反,都是贪官污吏、奸佞权臣给逼出来 的: 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 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 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 对于梁山英雄们最后的悲惨结局,李贽寄于了深切的同情。第110回,燕青在行军途中射杀空中飞 雁,宋江便以雁是“仁义之禽”为话题说:“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弟兄中失了几 个,众人心内如何?”李贽在此处批道:“一段悲凉景象写人楮幅间,便有收场之意。”接着,宋江又 在马上吟诗一首——“宋江吟诗罢,不觉自己心中凄惨,睹物伤情。”李贽在此处批道:“真英雄下场 光景,悲感倍于寻常。”第119回燕青向卢俊义辞行,打算“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 年”。卢俊义责怪他:“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 主人此去无结果耳。”《水浒传》紧接着直接评论说:“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李贽在此 处批道:“一部书说至此,使人热肠愤气一时俱消,并英雄忠义等字都应扫却。”梁山的悲惨结局是封 建专制制度造成的,李贽将他的同情全部给了梁山的英雄们。 通过对《水浒传》的评点,李贽在反对贪官污吏、奸佞权臣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同时又以推崇《水 浒传》的忠义思想作为自己的护身之盾,大谈忠君爱国的道理,成功地保护了自己。李贽是第一个发现 《水浒传》流传后世的奥秘的人。当然,《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同李贽的社会观是合拍的。在李贽看 来,造反即是忠义,忠义也可以造反;造反与忠义之间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李 贽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见解,同他的关于历史和文学的思路是一种巧合。正是这种巧合,才产生了李贽那 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评点《水浒传》的文字。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