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水浒 弘扬民族精神  
    主办:中国水浒学会
    顾问:佘大平
    主编:浦玉生

  • 首页
  • 关于水浒国际网络
  • 联系我们

首页 >> 明清小说研究

《红楼梦》研究方法论问题

作者:鲁德才 @ 2013-12-04

《红楼梦》研究方法论问题 鲁德才 自《红楼梦》问世,到今年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批评家们发表了许多见解,但查遍当今红学有关文 本研究的文章,对《红楼梦》思想内容、叙事方法、人物形象、语言、作家与小说的关系等,似乎没有 多少新词,反而是红外线四射。为提升研究水平,深挖小说潜在意蕴,我以为应当调整和改变研究方 法: 一、不要把小说看作是政治和历史的变体。尽管中国古代小说过分贴近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使得 古代小说有浓重的史传品格,以至于古人把小说称为“稗史”。古小说有史传遗传基因是事实,但不应 因此视之为史。可以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小说,但不应看作是唯一的观点。因为作家写的是他对人 生、人性的认识,反映的是丰富无比的社会生活,所谓四大家族盛衰、宫廷斗争云云,只是浅层次的价 值判断,不见得是深层次中作者的本意。 二、西方的小说观念并不是评判中国古代小说的唯一标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源头不同于西 方小说,五四时期不少小说批评家认为《红楼梦》的结构与叙事方法不如西方现代小说,他们是用西方 小说理论的尺子来衡量中国小说的,根本不懂中国小说的特性。其实《红楼梦》在叙事、结构、人物性 格塑造、语言描写及时空处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高峰的《红楼梦》,既突 破了前代的写法,向现代小说转化,又没有完全突破。显然,按照中国小说的特性研究《红楼梦》,还 有许多话可说。 三、应当承认《红楼梦》既不是自传体小说,但又含有自传的内容。否定自传体,是因为作家写的 是具有广阔社会生活的小说,而不单纯写家史。可人们从小说中又常常看到作者的身世和家族人的影 子。他对其描写的生活和人物的亲切感,话语中的难言之隐,构成了《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和言外之 音。于是在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角度中又经常滑向第一人称的叙事,这很值得我们探讨。 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仍是我们坚持的方针。不搞小团体主义,允许有不同观点乃至反对自己 的学术观点存在,但是异见者应遵守学术规范,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只为猎奇,胡编乱造,非正派学 者所为。(2013年11月18日《天津日报》)

最新文章

AI发布

浦玉生著《张士诚传》读后感

AI发布

浦玉生著长篇人物传记《张士诚传》简评

AI 望海

试论浦玉生传记文学方法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网站目录

  • > 水浒争鸣文库
  • > 学会动态
  • > 周锡山说水浒
  • > 明清小说研究
  • > 欧阳健说水浒
  • > 耐庵亭
  • > 水浒街
  • > 水浒传播史
  • > 佘大平说水浒
  • > 水浒杂志
  • > 水浒文化
  • > 水浒艺苑
  • > 水浒博物馆
  • > 水浒博客
  • 联系方式:

    邮箱:pyscn@sina.com

    © 2021 SHUI-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